今年前11个月,宁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743亿元,全年总量将首次跃上“万亿”新台阶。
在经历了要素制约、宏观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重重考验之后,宁波工业将在“十一五”最后一年完美收官。
我们关注规模和速度,更加关注其背后的结构和质量。让人欣喜的是,在危机倒逼下,宁波工业正在加速推进一场转型升级之旅。
一组今年前10个月的工业统计数据,向我们展示了这种转型的成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41.9%,专利授权量增长82.8%,利润总额增长44.0%……
与这一连串创下历史新高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三季度全市工业能耗却同比直降9%。
此消彼长的变化,折射出“制造大市”正稳步迈向“智造强市”。而一度是宁波经济“短板”的服务业,也在政策带动和需求推动下全面发力。
现代物流业、会展业、金融业、总部经济,引领全市服务业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目标,并且吸纳了百万从业人员,创造了地方税收的“半壁江山”。
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勾勒出宁波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轮廓。面对“十二五”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宁波再次吹响“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集结号。
因为宁波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而“十二五”宁波发展将面临来自资源要素和环境容量的更大约束。
首当其冲的是临港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宁波拥有了一条傲人的黄金海岸线。“十二五”期间,这条临港工业带面临转型提升。
“通过循环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努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筑配套链,完善产业链。”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比如临港工业最具代表性的石化产业,宁波已经绘就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理念,延伸8条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及延伸加工基地。
较之临港工业,宁波服装、家电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是另外一种路径选择:从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突围,向产业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延伸。
这个过程,是对传统“两头在外过程在内的中国产品制造模式”的彻底颠覆,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
一度引领宁波服装“虚拟经营”的博洋集团,最近创造了日销售2千万元的网络销售“神话”,向传统制造业再度展示了“告别红海”的诱人前景。
当然,产业升级不仅是存量的提升和改造,更是增量的引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成为“宁波智造”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在宁波业已确定的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里,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新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装备产业都将获得长足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成为千亿级的支柱产业。
而海洋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等也将崭露头角,以百亿级规模成为未来宁波经济新的增长点。
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将对现代服务业形成巨大需求。反过来,现代服务业的再提速,也将为制造业转型提供强大保障。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主攻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战略性物资资源配置中心、长三角重要的创意设计产业基地。
据预测,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有望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加。
新型临港工业、传统优势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一个互促共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宁波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的重大突破即将到来。
宁波日报记者 朱宇
市民愿景
产业发展将迎来转折期,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口红利”即将消失。这给部分还满足于在产业链低端赚辛苦钱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当然,压力远远不止这一个,宁波制造业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整个刚性成本将不断高企,将缺少价格话语权的产品利润空间挤压殆尽。而另一方面,我们的环境容量却是越来越有限。
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时不我待。相信敢为人先的宁波,必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
(周 平 市经委综合调研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