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与科举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宁波举行,来自海内外的790余位专家就科举史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专家研究科举所用的历史文献,都来自宁波天一阁。有趣的是,天一阁所藏的科举文献可不仅仅局限于“标准答案试卷集”、“古代高考排名榜”,不少文献还反映了相关宁波的历史趣事。
九吨白银助军饷
“书中自有黄金屋”。天一阁典藏部主任饶国庆在《慈城冯氏科举兴盛考》里发现了慈城冯氏家族通过科举发家的历史。
“慈城冯史”是个古老的家族,始祖是冯叔和,传家千余年,始终离不开“读书”两字。所建的抱珠楼藏书数万册,能与天一阁媲美。据光绪年间《慈溪县志》记载,冯氏有76人功名在册。在浙江有“南浔刘家,慈溪冯家”之说,而在慈城,更有“冯半城”之说。冯家读书人中生意做得最大的要数冯云濠,这位道光十四年的举人在咸丰年间,捐银子三十万两用于政府筹集军饷,三十万两银足有9吨多重。冯云濠捐银筹饷,被赏花翎,授两品观察,并赐“缀经阁”书房一间和免税贩运药材的特权。
知府作弊逃内室
自古以来,考官是监督考试作弊的,但在宁波历史上,却有一位担负着监考重任的知府因帮人作弊引起学子罢考,吓得逃进内室。《天一阁文丛》责任编辑周慧惠在《嘉庆间鄞县童生罢考事件考》发现了这样一件官场丑闻。清嘉庆二十二年,鄞县童生参加正月初四日府试,发现时任宁波知府的姚令誉帮助“倡优皂隶”之孙袁增蒙混家世、通贿关节,参加童试考试。发现这起作弊事件的上千名考生非常愤怒,爆发了集体罢考,引来了上万宁波市民的围观。考生们还推倒学府内的公案,打翻蜡烛,连校士馆大仪门都被践踏粉碎。宁波知府姚令誉面对“找说法”的考生吓得狼狈而逃,一直逃到内室(妻子的住房)才躲过一劫。
“准三元及第”留诗讽友
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是中国千余年科举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只有寥寥17人,而明朝万历年间的慈溪杨守勤就连获两元,称得上是“准三元及第”。
当初杨守勤赴考途中,身边旅费告罄,他向扬州的一个同窗求助,谁知这位同窗看他穷,不但拒绝相见,还在杨守勤送上的名刺上批上“查名”两字退回。等杨守勤中状元后,这位同窗又备厚礼来见,杨守勤回诗:“萧萧行李上长安,此际谁怜范叔寒?寄语江南贤令尹,查名须向榜头看。”对这位势利小人予以淡淡的讥讽和揶揄。
宁波日报记者 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