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利用能源资源,全力控制污染排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回眸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我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守住源头,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奉化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作为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准入基本依据,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指标、生态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加强监管,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未执行“三同时”的单位依法严肃处理,并在整改合格前一律停批、缓批其新报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总量。仅今年1-11月,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443只,否决有污染的项目近200只。
2007年起,我市还对新(改、扩)建工业固定资产项目一律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投资项目源头控制高能耗产业,如计划投资1.6亿元、产值可达10亿元的奉林特钢船用钢新建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产值可达15亿元的不锈钢项目等一些高能耗大项目,皆因能耗不符合我市标准而被否决。今年7月1日起,又暂停100KVA以上高耗能项目变压器审批,有效遏制了高耗能行业的增长。
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动真格
借节能减排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机遇,我市关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企业动起了真格。今年6月,在莼湖镇开展节能减排联合整治,关停装机2万KVA的帝鑫、诚利2家企业,装机2.35万KVA的国海合金停产2个月,装机1.13万KVA的金腾不锈钢临时减容8150KVA,4家企业共减容5.165万KVA,占全市的10%。打击关停“地条钢”企业6家,现已超额完成宁波市下达的淘汰5.5万吨落后产能的任务。此外,还依法关闭了18家粘土砖瓦厂和污染严重、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埠工业区块4家电镀厂、翁岙工业区块8家企业及武岭泰新、重阳堂生物科技等一批污染企业。
政策扶持,企业节能减排劲头足
近年来,樱盛织染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共完成18项清洁生产方案,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产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19.11%,被评为宁波市节能先进企业;浙船投入1600余万元用于节能改造,被宁波市评为2009年度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协诚电动、老K制衣先后获得省级绿色企业荣誉称号。
企业积极性的调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策扶持。我市专门出台了节能降耗扶持政策,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展清洁生产、合同能源管理等进行奖励补助,其中2009年补助金额近200万元。今年上半年又完成9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的验收,并落实12家清洁生产的试点。同时,大力扶持环保型企业。目前,茂森竹业已形成以生产竹刨花板产品为纽带的循环经济模式,使废弃竹资源得到高效综合利用;莱盛农业把笋壳作为菜牛的优质生物饲料,有效解决了我市12000吨笋壳综合利用和废弃笋壳的污染问题。
人人参与,精心呵护美好家园
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让低碳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人人参与才是节能减排的最佳“捷径”。
农业方面,大力引进节能农业机械,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同时加大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工作,2006年至今,已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1万多台,建设沼气池8450立方米。
建筑方面,严把建筑节能图纸审查关,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使新建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节能工程全部达到节能设计50%的标准要求。
交通方面,鼓励发展能耗低、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性能好的营运车船。溪口投放60辆新型环保节能高档大巴;更新改造109辆中巴和114辆公交;淘汰58辆陈旧大吨位货车,改为节能环保新型厢式货车。
机关方面,我市79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已连续两年实现水、电、油三项数据降幅均超过4%的既定目标,并投入30多万元在机关大院安装机关节能监测系统。
数字成绩单:
“十一五”前4年我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9.1%。尤其是2009年,我市全社会综合能耗为105万吨标煤,万元GDP综合能耗约0.57吨标煤,相当于宁波平均的65%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我市继续保持较低的单位能耗。
“十一五”期间我市污染减排总体目标为:到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分别削减22%和15.3%。据测算,到2009年底,我市二氧化硫削减49.84%,化学需氧量削减51.54%,已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经初步预测,今年又将在2009年基础上削减二氧化硫5.23%、削减化学需氧量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