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驻余姚小曹娥镇朗海村、建民村等8个村的农村指导员又长谈了一个下午,他们商量的是共建困难群众农房问题。在此之前,在他们的推动下,8个村已建成了1.4万平方米外来工公寓。如今,余姚284名农村指导员变“单兵”为“抱团”,组成了50个驻村服务团队,风雨共担、资源共享、激情共燃,成为他们共同的愿望。
之所以能形成团队,与余姚全力实施的村庄组团式发展战略有关。该市农办负责人介绍,根据新修编的村庄规划,按照地缘近、人缘亲、业缘通的原则,余姚全市将形成50个村(农村社区)组团,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农村指导员将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
“抱团”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今年,这些团队共落实经济发展项目200多个,争取了11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和220多万元的扶贫帮困资金。鹿亭乡是全市最大的竹笋产业基地,但由于粗放的加工方式,竹笋效益欠佳,该乡中村、晓云、上庄等5个村的指导员联合邀请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中心、浙农大、市农科院专家,实施竹笋保鲜和深加工项目,改变当地加工企业只生产水煮笋的状况,为农民增加净收入60万元。
“抱团”是为了让更多的村参与到“美丽家园”建设中。今年,该市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指导员团队通过推动统筹建设,使整治速度明显加快。目前,该市已有263个村完成整治,提前两年完成省里的要求。
“抱团”是为了使公共服务更好地发挥“普照”效应。如今,余姚已基本实现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和生态环保网的全覆盖,让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等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尽早达到这个目标,农村指导员团队通过加强村与村之间的联络,提出一个个多村共建服务设施的建议。三七市镇一直没有规模较大的超市,三七市、幸福、石步等5个村都有建超市的想法,这些村的指导员经过商议,提出选址在相对中心的三七市村。面积3500平方米的三江超市已于日前建成,5个村的村民进入了“15分钟商贸圈”。
宁波日报余姚记者站 张伟 李郁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