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企业是主要买家
对这个情况,新浪又是什么态度呢?昨天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新浪公关部毛先生。毛先生说,这个情况,去年年中出现端倪,年底开始增多。他们加强了实时监控,发现有“粉丝”突然不正常飙升的,会进行判断清理,那些注册微博后就长时间沉默的,一般都是这种花钱买来的不正常“粉丝”,长久不了。清理中,偶尔也会伤及正常“粉丝”,但为了清洁微博,网友们也多能理解。
至于这些不正常“粉丝”是如何产生的,毛先生说,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出售操作“粉丝”的,身后会有许多人,他们不停地用邮箱地址注册微博,而邮箱是可以随意注册的。这是一条灰色产业链,捆绑着许多人的利益。
毛先生还告诉记者,购买“粉丝”的博主,主要是明星和企业,普通人,没必要。
根据那位店主提到的,认证过的微博账号,很方便添加不正常“粉丝”的情况。记者登录微博后发现,新浪微博对四种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包括:有一定知名度的体育、文艺界人士;在公众熟悉的某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知名企业、机构、媒体及其高管;重要新闻当事人。
买卖“粉丝”或涉及网络欺诈
晚报律师团成员、浙江红邦律师事务所姚善挺律师认为,目前还没有法律认定买卖“粉丝”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也凸显了监管的尴尬,但买卖“粉丝”就像商家炒信用一样,并不合理也有悖道德。
宁波大学法学院肖东波教授认为,微博已经成为舆论中心,对于事件营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微博自由、便捷,具有草根性,微博用户对微博信息的信任度高,对微博上的商业信息、商业活动也都有较高的信任度,并且对关注的人或“粉丝”推荐的产品更具有好感,微博具有较大的潜在营销价值。互联网时代就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关注效应已经成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因素。比如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做生意,任何一个买家在众多商品中挑选时,都会挑选信誉度高的店铺,即使这个店铺卖的东西稍微贵一点也没关系。买卖“粉丝”正是因此而生。
宁波晚报记者 姜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