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同志,不尽快找回石狮,我们愧对列祖列宗啊!”距去年12月25日本报报道东钱湖韩岭村附近的深山发现韩岭大夫第创建人墓葬的新闻不到一周时间,昨天,一位郑氏族人就焦急地给记者打来电话,称韩岭大夫第一世祖墓前一只石狮被盗,另一只石狮翻倒在墓前的杂草堆里。
现场:古墓石狮仅剩一只
去年12月25日的下午,石狮还守候墓旁;短短几天,石狮怎么就不见了踪影?闻讯后,记者立刻随报料的郑氏后人来到了郑大夫墓地所在的山上。只见原本古墓前的一对石狮确实只剩下了右侧的一只,凄凉地侧卧在杂草丛中,而左边那只已不翼而飞。
“这对清代古墓石狮,由底座、柱台和狮身三部分组成,高近1米,重量至少在三四百公斤之间。”陪同我们的郑氏族人推测,这伙盗墓贼很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案,不然很难搬动石狮。至于剩下的那只石狮,可能是盗墓贼人手不够暂时留下的。“就怕盗墓贼贼心不死,回头再来打剩下那只的主意。希望有关部门能妥善进行保护。”
调查:东钱湖周边古墓被盗严重
“东钱湖周边的古墓很多都被盗过,比较大一点的墓更是被盗严重!”郑氏后人等提起东钱湖周围被盗掘的古墓,能列出一大串。“哪里有古墓,哪里就有盗墓者的身影。这些盗墓者都拥有深厚的考古底蕴,对本地地形和历史相当熟悉。”
为了确证这一说法,他们特意带记者在东钱湖韩岭村周边的一座山上实地查看。记者发现古墓被盗情况十分严重。在上山的小路上,到处都有从墓上拆下来的石碑等残块,有些字迹还清晰可辨。
“快看,这个古墓就被挖了一个大洞!”顺着上次的向导余师傅手指的方向,幽深的林木间一座古墓赫然映入眼帘。在有四分之一篮球场大小的墓顶上,一个斜着通向墓室的盗洞正“张开大口”。它显然已经被盗很久,因为盗洞洞壁上的土层已干裂。走不多久,另一座古墓上也有两个大大的盗洞。长方形的盗坑有2米多深,一片棺木挂在盗洞前的一株树上,风销日蚀,破旧不堪。盗洞周围散落了一些石块,应是挖墓时所留。据村民推测,从规模和用料上分析,该古墓修建于明朝,应该是一处当地大户人家的合葬墓穴。
在一个多小时的搜寻中,记者一共发现了10多座古墓,这些古墓从外形上来看十分大气,占地面积也大,一眼就能看出墓主人生前的显赫。但可惜的是,这些墓几乎都有被盗的痕迹。
专家:丰富的东钱湖古墓资源宜做彻查保护
“东钱湖有着深厚的人文景观,很多历朝历代的达官贵人选择此地作为长眠之地,因此东钱湖古墓资源不但规模大数量多,而且跨越的年代也长,从宋到明再延续到清及民国年间。它们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民风民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特别是研究浙东的历史文化、建制沿革、丧葬礼俗、社会制度和家族兴衰等更是弥足珍贵的实物遗存。”我市著名民间文保人士杨古城告诉记者,“文物资源是相当脆弱和珍贵的,稍有疏忽就可能给历史、给世人留下千古遗憾,给历史文化研究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现实是,东钱湖的不少古墓地处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如果没有当地百姓提供线索,就连我们也很难知道。”亲身参与了东钱湖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余师傅告诉记者,面对为数不菲的古墓资源,人手不够成了保护最大的拦路虎,“东钱湖没有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化站承担起了文物保护的功能,偌大的东钱湖,可我们站里的义务文保员只有5名。”
杨古城建议,对于东钱湖古墓群的现状,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展开全方位的普查,并建立台账,以方便下一步的保护。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吸收外地的经验,建一个东钱湖明清民国古墓保护区,这样不但可以让这些古墓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也能开发旅游资源。
记者和东钱湖管委会社会事务局的谢副局长取得联系,他称正在外地出差,有关情况待进一步了解后再定。
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 梅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