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集士港卖面桥村藏着几家无证豆腐加工厂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1-10 11:39:36

  中国宁波网讯 隐藏在村子里的豆腐加工作坊,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卫生许可证,生产出来的豆制品却因价格便宜居然还在附近菜市场上卖得不错。昨天,市民王先生给晚报热线87777777来电反映在鄞州区集士港卖面桥前王村内有地下豆腐作坊,已经存在有些年头了,但卫生状况堪忧。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前王村,找到了两家这样的豆腐作坊。其中一家虽然就在村口,但由于隐蔽得很好,一开始记者还没能发现它的所在。最后经村民指点,记者才绕过一片水稻田,在一条羊肠小道的尽头发现了这家豆腐作坊。说是豆腐作坊,其实就是2间矮平房加上屋旁用竹木搭出的一个简陋工棚。

  走进工棚,记者发现棚内的地面潮湿脏乱,光线昏暗。门的正前方叠放着的若干个木框里面放着已成形的豆腐,门口左侧是一桶正在浸泡中的黄豆,右侧有个正在工作中的锅炉,制作好的豆腐干成品还在模子上,散落在黑黑的墙角。工棚内有三个工人,一名女子正将豆腐用纱布包裹起来,一名男子则在工棚中央的地上用木棍搅着桶内的豆浆,还有一名男子则在工棚深处忙活着。他们三人均未佩戴口罩、手套等卫生用具,身上穿着的外套沾满了污垢。

  得知是记者后,自称是老板的冯姓男子坦然地和记者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从湖北过来的,从别人手里转接这个豆腐作坊才没多久,由于目前黄豆价格飞涨,正规厂家的豆腐在附近市场已经卖到6元一公斤,而他的豆腐只卖3.6元一公斤,销路不错。谈到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他直言不讳地说的确没有,但是很想办一个。“日加工2000公斤以上黄豆的豆腐工厂才有可能批得下来,我们这样才400公斤黄豆规模的作坊,是根本批不下来的!”冯老板说,如果工商和卫生部门能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规范起来,他也很愿意改善作坊的环境和设备。而现在这样,随时都可能关门走人,所以也就不愿意投资改善环境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该村的另一家豆腐作坊。跟前面那家不同,这次记者看到的是一家正在积极转型中的“地下”作坊。这家作坊的规模比上一家大了很多,有8名员工,而且四五间20平方米左右正在进行成品加工的房间也整洁了许多。

  作坊老板小李也是湖北人,还是大学毕业的。他告诉记者,他们家祖上都是做豆腐的,因为用的是传统工艺,所以生产出来的豆腐特别香,而且价格还便宜,销量很不错,现在每天都能加工近2000公斤的黄豆。虽然之前也一直没有营业执照,但不久前他们已经主动去找工商和卫生部门来指导过了,如今正在加大投入,改善生产环境,那些整洁干净的成品加工房间,正是刚刚重新装修完的。

  小李说自己已经向工商部门提出了申请,目前手续已经在审批之中了。接着,他还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作坊,深加工区域按照不同产品进行分类,并且包括了污水处理系统。“我特意将两间空房重新装修,这间以后是专门用来制作香干的,那间专门做豆腐皮!”他高兴地说,等到卫生许可证批下来,自己就不用再偷偷摸摸躲着工商、卫生部门的检查人员了,至于价格,小李表示会依然保持原价。

  小李正在积极转型的这家豆腐作坊多少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小作坊也是有可能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走向正规的。但据记者了解,在我市的郊区,类似的小豆腐作坊其实还有很多,与这些小作坊相比,小李这样正在转型的加工厂毕竟是凤毛麟角,要让广大郊区老百姓都能吃到安全又便宜的豆腐,就需要有更多这样的加工厂顺利转型,而如何去引导他们转型,这恐怕就需要有关部门能够深入地去破解了。

  宁波晚报记者 吴震宁 见习记者 邵隽隽

  报料人 王先生(手机尾号 0529)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