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风雨天一阁 书香漫甬城
稿源:  | 2011-01-16 11:25:30

  中国宁波网讯 很多人认识天一阁是因为余秋雨的散文《风雨天一阁》,有关于这座藏书楼的悠悠传说、掌故轶事,包括仰望着天一阁藏书而不能入的钱秀芸,她忧郁的目光就以这样的形式,在普通的老百姓中流传。于是很多外地的朋友来宁波旅游,无一例外地都说:“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是一定要去的!”

  而我认识天一阁,却有着先天的便利条件。我就出生成长于天一阁边上,小时候不知道偷偷溜进去过多少回,对里面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识。可是那时,印象中的天一阁,也无非是几栋比别处神秘的老宅,比别处幽深的小池塘,还有比别处青翠的小竹林……直到大学里中文系的老先生讲解《周易》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含义,直到我们学习文献学时老师一次次地提到“天一阁藏本”的珍贵,我才猛然醒悟,这一座藏书楼是怎样的厚重。

  最近一次拜访天一阁,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冷风瑟瑟。天一阁依旧那么沉稳安静地矗立在那儿,仿佛440余年的时间,淹没了许多的往事,却依然淹没不了它沉静的风姿。博物馆的周围正进行月湖历史街区改造,处于拆迁过程中,所以显得有点萧瑟,但是可以想象,若干年以后,这块地方焕然一新的模样。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天一阁为主体,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3.1万平方米,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典藏保护区和延伸区四大功能区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和国家4A级人文旅游胜地。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天一阁博物馆设固定陈列室7个:现存私人藏书楼陈列、天一阁史迹陈列、天一阁帖石陈列、千晋斋藏砖陈列、秦氏支祠文化陈列、麻将起源地陈列和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镇阁之宝

  天一阁内的藏品之丰,令人惊叹。其中有古籍16万册,碑帖4400多副,书画4400多幅,其他文物1万多件。

  而博物馆内的镇阁之宝,当属藏书中的重点和珍品——明代的地方志、科举录、政书、实录和诗文集,还有碑拓“神龙本”《兰亭序》以及黄庭坚的草书。

  碑拓“神龙本”《兰亭序》

  千百年来,《兰亭序》被书法界奉为“中华第一书”,有多个版本在世间流传,最受推崇的是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然而,经权威专家王开儒先生考证,现存于天一阁博物馆内的《兰亭序》碑刻,是唐代冯承素在贞观年间奉旨摹自王羲之真迹的刻本,确认是真正的“神龙本”,展现了一代书圣的书法神韵,堪称书法界的国宝。

  据王开儒研究,《兰亭序》由唐宫入宋宫,宋理宗传驸马杨镇,元朝时杨家又卖给郭天锡,明朝入丰坊万卷楼,丰坊于晚年刻于石碑之上。1562年万卷楼大火致原帖绝于人间,唯此石刻天一阁收藏至今。

  馆内的镇阁之宝,唯有此碑拓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欣赏,到了天一阁,不能不拜访一下“神龙本”《兰亭序》。

  黄庭坚《草书刘梦得竹枝词卷》

  浙江省内黄庭坚惟一的作品就在天一阁内,成为镇阁之宝。黄庭坚《草书刘梦得竹枝词卷》,书法雄健豪放,变化多态,其干瘦苍劲,犹如“万岁枯藤”,颇得怀素神韵。此为黄庭坚万年力作。

  此外,天一阁内所藏“元四家”之一吴镇的《双树坡石图》,构图新奇,笔力雄劲,于水墨氤氲之外寓含“超然于物外”的出世心境,可以窥得元代文人画的时代风范。

  天一阁与历史名人

  与天一阁联系起来的历史名人很多很多,可是其中这三个人却在天一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于它的变革、创新以及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起天一阁,不得不提一提这三个人。

  人物:黄宗羲

  黄宗羲登上了天一阁,这是外姓人第一次登阁。他推开的这扇门再没有关上,后来陆陆续续有学者登楼。当然,登楼者都得以黄宗羲为参照,必须是名节高尚、学养深厚的儒雅之士。梨洲登楼象征着天一阁规制的变革和创新,天一阁藏书的利用和创新。

  人物:乾隆皇帝

  乾隆因编《四库全书》,满天下搜罗民间藏书,天一阁族人积极响应号召,献出家藏珍本638部。通过此次献书事件,天一阁进入乾隆视野,并被他推举为民间藏书楼的样板和典范,“藏书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阁为巨擘”,天一阁由此名声大振。

  人物:余秋雨

  余秋雨在1990年参观天一阁后写了一篇散文,名叫《风雨天一阁》,将天一阁的掌故轶事娓娓道来,极富文化内涵,又符合平民口味,在市井民间广泛流传,影响巨大。

  馆长之言

  让天一阁走出深闺为人识

  天一阁博物馆馆长虞浩旭

  如何让拥有440多年历史的天一阁在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洪流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新的一年里,让天一阁“亮出来”、“实起来”、“精起来“、“‘虚’起来”,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思路。

  让天一阁亮出来

  月湖历史街区改造启动为天一阁新一轮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长春路内侧拓展与月湖景区一体的旅游服务公共空间,如游客服务中心、参观疏散组织、停车场等配套功能,凸现天一阁西大门外围的形象。

  通过公共服务区的建设,让藏在深闺的天一阁亮出来。

  让天一阁实起来

  将天一阁内部功能调整为典藏保护区、藏书文化核心区、园林休闲区、藏书文化延伸区、公共服务区。突出藏书文化主题,通过库房实景展示、古籍修复演示、馆藏精品展示以及“数字天一阁”工程、虚拟登阁等,满足观众登古阁、看古书、观精品、赏园林、品宗祠的需求,开放性地让观众了解天一阁历史和工作状况,让观众看到天一阁的精华,共享天一阁古籍信息,提升天一阁资源服务于民的形象。

  让天一阁精起来

  在园林环境氛围的营造上,保持与天一阁藏书文化内涵相一致,与天一阁传统园林文脉相一致,陈列内容、形式与传统建筑园景相协调,在园区氛围的营造上力求达到北部静雅、南部灵动、中部闲致,向个性化和精致化方向发展。

  让天一阁“虚”起来

  以古籍数字化为核心,实施数字天一阁工程。不断充实、丰富古籍数字化资源,实现网上阅览;建设网上博物馆,实现虚拟参观、虚拟登阁;提升陈列智能化、管理服务网络化、办公无纸化水平,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数字天一阁工程,全面提升天一阁数字化水平。

  -背景

  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创建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范钦(1506年~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范钦性喜读书,宦游各地时悉心搜集各类典籍,辞官返里后又收得许多藏书,经多年累积,所藏典籍达七万卷。范钦为贮其所藏,取《周易·系辞》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筑天一阁。此书楼之形制为一幢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楼上为一通间,楼下分隔为六间,以对应“天一”、“地六”。此建筑形制成为后世藏书楼的典范。 东南商报记者张落雁实习生刘林花通讯员应芳舟/文记 者王 鹏/摄

【编辑:吕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