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澄浪堰船闸遗址修复工程完工“重见天日”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1-18 09:29:07

澄浪堰船闸遗址。(曹爱方 摄)

  中国宁波网讯 笔者昨天从市内河处获悉,澄浪堰船闸文化遗址修复工程完工。

  澄浪堰位于南塘河入江处,始建于南宋开庆元年(1289)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最初的澄浪堰是座土堰,原名为“郑十八郎堰”,也叫“郑郎堰”,后改用石材垒砌,以阻挡奉化江海水的内侵。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适应内河航运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对郑郎堰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改造,建成了过航坝,并改名为澄浪堰。本世纪初,澄浪堰东边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堰后,古堰逐渐被乱石和水泥覆盖,堰坝所在处水道也被堵塞,宽仅4米左右。

  2010年10月15日,澄浪堰船闸文化遗址修复工程正式开工。修复过程中拆除了澄浪堰水道上的阻水设施,将水道拓宽至10米左右,使得被覆盖的过航坝部分导轨“重见天日”,同时对挡墙进行了复古整修。修复后,挡墙和三根巨石垒成的坝柱、启闭机、导轨以及土地庙等各种元素,赋予了澄浪堰船闸遗址历史沧桑感。

  宁波日报记者曹爱方 通讯员任宓娜

  链接

  澄浪堰的传说

  南宋开庆元年(1289)年间,鉴于鄞县西乡一带常为咸潮所侵,禾稻绝粒,乡民生计艰难,明州刺史吴潜遂决定在当时尚称鄞江的奉化江与南塘河交汇处建造堰坝以拒潮卤。当初筑堰定基时因江潮湍急,漩涡回环,难以打下第一根堰桩,吴刺史一筹莫展。此时有一精通堪舆术之异僧说破玄机:“若要定基,需用热血打桩。”吴刺史采纳了异僧的建议,出榜用重金招募敢死之士。南门外有一位人称十八郎的郑姓后生多次经历过海潮泛滥给自己家人和乡亲带来的灾难,为大义所激,毅然揭榜,谢绝重金从容赴义,用宝贵的生命为堰坝打下了千古的热血之桩。堰坝终于顺利筑成。人们为了纪念郑氏后生,遂将此堰定名为“郑十八郎堰”,也叫“郑郎堰”。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