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安 绘)
曾几何时,白峰码头的鸭白线轮渡是甬舟两地居民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国内外游客进出普陀的重要通道,呜呜的汽笛声夹杂着人间百味,推动了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面对舟山跨海大桥的冲击,鸭白线车、客流量骤然下降,即便是打出降价牌,这条“蓝色公路”依旧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
门前冷落车马稀笔者日前在白峰码头看到,1万多平方米的场站格外空旷,10条分流车道愈加显眼:近10辆私家车占据了其中一道,三辆货车在不远处自成一道,数名工作人员分工引导车辆驶入。当船来时,等候的车辆鱼贯驶出,不到10分钟,“腾出”一大片空空的场地。
其实,早在舟山跨海大桥开通后首月,经鸭白线通行的各类客车流量和散客流量就分别下降了75%和45%,此后,白峰码头仅靠各类货车“惨淡经营”。半个月前,大桥对货车开放,白峰码头的车流量再次骤减,由日均1800辆次急降至不到600辆次。
1986年2月1日,鸭白线正式投入运营。当时,舟山方面买进两条小船对班倒,日发送旅客不到200人次。此后,码头轮渡客流量逐年增加。2009年,白峰码头迎来了她最辉煌的时刻:年旅客吞吐量超过980万人次,发送车辆超过190万辆次。
“以往,每到节假日,白峰码头周边车水马龙,等候轮渡的车辆常常排到三四公里外的白峰镇上,场面非常壮观。”白峰码头站长郑鸿告诉记者,“那时候,工作人员每天要加班,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码头服务站、码头外小摊小贩的生意非常红火。可现在,服务站基本关门了,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也开始闲得慌。”
转型之路步履艰为应对大桥通车带来的冲击,鸭白线轮渡在降低摆渡费用后,打出旅游、休闲牌。去年,舟山海峡公司陆续对10艘客滚船进行改造,前客舱改造成类似咖啡厅的休闲消费区,提供现磨咖啡、各档茶点等;大客舱仍面向大众旅客;后客舱则被改造成驾驶员的休息室。
据了解,轮渡转型伊始得到了不少旅行社的支持,吸引了福建、温州、台州等南线的旅游团队。来自舟山海峡轮渡公司的统计也印证了车客流“回暖”的事实:2010年,鸭白线车、客流量月平均增长约为5%,其中,国庆黄金周日发送车客流量最大,接近1万人次。而在过去的几年,鸭白线黄金周的日车、客流量超过6万人次。
“与真正的游览船相比,轮渡船显得破落陈旧,船速慢、设施不够新颖,竞争力相对较弱。”业内人士分析,轮渡一方面要继续承担城市公共交通的重担,另一方面又要经营游览业务,“一心二用”的结果往往并不乐观。
要寻求突围之道“相较缓慢且易受天气制约的轮渡来说,大桥优势非常明显:方便、快捷、风雨无阻。”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纵观交通发展史,任何一种新交通运输方式兴起,必然会对原有的交通运输方式或多或少地产生冲击。
在笔者看来,轮渡目前的处境,犹如老字号旁边耸立起了一座五星级酒店。但无论是老字号还是五星级酒店,各有各的魅力。同样,即使是在跨海大桥的挤压下,轮渡也有自己的市场。
因此,面对跨海大桥的强烈冲击,轮渡业并非是束手无策、踯躅不前。“轮渡业既不必悲叹明日黄花,也无需沉湎昔日辉煌而不自拔。而应直面现实,积极寻求突围之道,即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加快实现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表示,轮渡必须区分公益性城市公共交通和旅游航线的定位,根据市民需求完善网络和服务才有出路。
宁波日报记者秦羽 通讯员宋兵 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