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送粥奶奶”陈杏娣 冒严寒为排队买票的人送粥
稿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2011-01-24 12:29:27

陈奶奶在送粥 陈未鸣 摄

  浙江在线01月24日讯这几天,64岁的陈杏娣都是凌晨3点钟起床,她用两个小时只忙一件事:熬4大锅粥、煮好几热水瓶的姜汤。

  到了5点,她准时把粥和姜汤搬到车上,冒着清晨的严寒,踩着三轮车,直奔临时火车售票点。

  赶到售票点,陈杏娣把一碗碗热粥和姜汤送到排队人手中,他们都已经整整站了一夜,不少人冻得瑟瑟发抖。

  送完所有的粥和姜汤,陈杏娣又马上赶回家,再煮四锅,再送到售票点……

  这样的日子,陈杏娣已经过了四天,至少已经有两三千人喝过她的热粥。

  有人把陈杏娣送粥的场面用手机拍了发到网上,才一两天工夫,“送粥奶奶”的名号,已经在宁波家喻户晓。

  第一天烧粥,四个电饭锅一起煮,还烧断了保险丝

  陈奶奶说,送粥的想法完全是“偶然”得来的,上周一,她和老伴去超市,路过这个临时售票点,发现里面的人真多,队伍弯来弯去。

  于是,她就对老伴说了句,“嘎冷的天,排队的人要是有杯热水喝就好了。”老伴纠正说,水喝了要上厕所,不如再放点米,煮粥,吃了还管饱。

  这话触动了陈奶奶。回到家,她就为送粥做准备,借电饭锅,买米,买榨菜……

  经过两天准备,周四那天早上,陈奶奶正式开始煮了。那天,她凌晨3点钟就起床,米是前一天晚上就淘好浸好的。

  可这第一天,陈杏娣就遇到了麻烦,她经验不足,四个电饭锅一起煮,结果保险丝烧断了。

  家里人一阵忙碌,才把保险丝接上。再煮,陈奶奶就有经验了,两只锅先烧,烧好后再烧另外两只。煤气灶里则烧几个热水瓶的姜汤。

  四个大电饭锅是陈奶奶专门借来的,每个都很大。所以,要把整锅粥搬到三轮车上,是陈奶奶最头痛的事。

  “这么一大锅粥,我实在吃不消搬,搬个一趟,手就酸了,锅里盛满了粥,还要当心洒出来。还好后面几次有社区义工来帮我了。”陈奶奶说。

  她的三轮车其实很小,陈奶奶要像搭房子一样摆这几锅粥和姜汤:下面放一层,铺块板,上面再放,“车龙头上挂一次性杯子,再搭一块毛巾,吃粥的人手脏了,好擦一下。”

  早晨5点,气温非常低,从陈奶奶家到售票点才5分钟路,可走到那边,毛巾就结冰了:“这些排队的人肯定更冷,喝了粥可以暖和点。”陈奶奶心疼地说。

  大家跟着我做,说明我这个事做得对

  送了四天粥,已经有两三千个人喝过陈奶奶的暖粥。

  可最开始,人们还不肯喝他的粥:“我把粥递到他们面前,说‘同志,吃杯粥’,他们还不接,瞪着眼睛看我。”陈奶奶笑笑,“我就和他们说,‘这个不要钞票的,’可还有人摇摇头就转过身去,大概是不相信,真有嘎好的事?”

  后来,陈奶奶总结出来了,要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粥是免费的,只要有一个人来喝,所有人都会来:“现在我骑着三轮车到售票点,一边骑一边喊,‘粥来了,粥来了,免费喝,不要钞票。’车一停,人就围过来了。”

  陈奶奶说,一个22岁的湖南姑娘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当时小姑娘人冻得瑟瑟抖,走过来问,‘阿姨,我手冻死了,能不能捧着锅捂一下。’”

  陈杏娣递给她一杯粥,小姑娘的眼泪就簌簌地掉下来了。

  看了小姑娘的眼泪,陈奶奶心想,这粥还要接着送,排队买票,真的太累太冷了。

  不过,陈奶奶原本希望暗暗地送,没想到马上就被周围的人知道了。在她送粥的时候,不少人用手机拍下了现场,还发到了网上。

  如今,“送粥奶奶”的名号,很快响遍宁波。

  第二天,陈奶奶所在的社区就派了个30多岁的女社工来帮忙。这个女社工一大早来帮忙搬东西,送粥,可就一趟,就肚子痛,头晕,病倒了。

  送了几天,陈奶奶也感觉有些累,昨天刚去测了下血压,高压155,低压98,“有点偏高了,不过我没告诉我老头。”她偷偷地和记者说,不告诉家里人,怕的是不让她去送了。

  其实,哪怕现在陈奶奶真的累倒了,也已经有了“接班人”了。

  她所在的玉兰社区和贝碶村都派人来帮她了,还送来很多一次性杯子。甚至还有一个孩子,看了网上的消息,也要来帮她送。

  说起自己做的这件事,陈奶奶一脸欣慰:“大家跟着我做,说明这件事是对的。我没想要出名,就想给排队的这些人暖一暖。”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