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GDP,不是为了财政收入,而是为了不断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给后人留什么?不是留高楼大厦,以后高楼大厦肯定会建得更漂亮。所以,我们要留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幸福的生活。”这是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寿永年对于发展的理解。
这也是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对于鄞州发展的理解——把人民幸福作为科学发展的目的、动力和检验标准。
从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金到实现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从“四个向农村”到“幸福民生40条”,五年来,与经济奇迹共同成长的是鄞州不断清晰的“幸福”坐标。民生礼包越来越大
2006年1月7日上午,在横街镇惠民村,228名老人像过节一样,人人领到了第一个月的生活补助金。原来从当年起,鄞州未享受社会保障的老人每月都可领取这笔补助金。我区老年人员实现了社会保障、补助全覆盖。
为此,区财政每年将支出7400余万元。国家老龄委有关领导说:“财政出资为生活没有保障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这一做法开全国先河。”
从这一年起,鄞州对于幸福民生的探索从未停止,一项项率全国之先的惠民举措遍及鄞州。
五年来,鄞州大力践行惠民理念,深入实施“幸福民生40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财政民生支出达220亿元、占可用财力的67%。
2007年,鄞州启动了卫生事业改革,以“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平等享受”为准则,在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全面均衡发展城乡卫生事业。
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我区重点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并在3年内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改造建设4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看病;每年招聘250名左右具有正规学历的全科医生充实到社区医疗机构并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社区医生业务水平。区卫生局局长俞曹平说,“这几年,群众愿意上社区医院看病,是因为社区医院环境越变越好,社区医生水平越来越高,看病费用更加优惠。”
如今,农村医改持续深化,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70%的镇乡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全面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为省首批卫生强区。到去年,农民住院、门诊医疗费补偿率分别提高到53%和45%,保障补偿率位居全省第一。
2006年,率全国之先实施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率全国之先实施职高免学费;2008年,率全国之先实施城乡中小学十二年免费教育;2009年,率全国之先启动学前教育改革。近两年来,全区新建改建幼儿园38所,新增班级340班,区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建设资金各2000万元,两年累计投入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亿多元。
不仅教育事业年年都有新举措,社会保障水平也年年高位拓展,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弱势群体保障“三个全覆盖”。
2009年1月,鄞州18周岁以上的农民都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到了规定的年龄可以按月领取350至450元的养老金。2010年9月16日,鄞州按新标准补加的3个月低保救助金,发放到全区6325名低收入农民手中。从当年7月起,鄞州将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低保标准统一上调,统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项“城乡一体、标准一致”的低保新制度系全省首创。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更是群众最珍惜的幸福。
2010年6月,鄞州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中国绿色碳基金专项。同年,“森林鄞州”建设被列为区政府2010年度十件实事之首。根据规划,鄞州将在5年内投入15亿元,新建绿地3万亩,新增生态公益林8万亩,培植名贵苗木1万亩。
今后5年,鄞州将全力发展“绿色事业”,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镇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据区农林局估算,5年后,鄞州新增森林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10万吨以上。
这是鄞州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生活环境作出的非常之举。
五年来,鄞州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完成了区域供水、河道疏浚整治、垃圾集中处理、公交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启动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创建为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
生活环境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2009年启动的“天天演”通过政府采购、政府补贴等方式,扩大了文化演艺产品供给,全面繁荣了城乡文艺舞台。2009年区、镇两级财政共出资640万元,实际演出680场次,80余万人次争相观看。在章水、鄞江、咸祥、瞻岐等平时很少看到大戏的边远镇乡,专业剧团的到来,让村里的百姓如过大年一样,有的还放起了鞭炮。
“天天演”的舞台精彩纷呈。越剧《沙漠王子》、话剧《八美千娇》、甬剧《守财奴》、黄梅戏《包公嫁女》等30个经典剧目,让广大观众饱了眼福。其中重庆川剧、上海话剧等为首度引进,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平均每天演出近3场,演出地点覆盖22个镇乡(街道)的影剧院和村、社区的广场。“天天演”还荣获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第十五届全国项目类“群星奖”。
在鄞州,幸福不止一点点。
2009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鄞州区为“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
鄞州创造性地实施“合作联办”、“企业+博物馆”、“景区+博物馆”、“生产基地+博物馆”四种建设模式。还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
目前,全区已建、在建、筹建各类博物馆已从2006年的5座增加至27座,其中已建成15座,博物馆人均拥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所有博物馆免费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者约230万余人次,博物馆游正日益成为我区的一条特色旅游线路。
幸福在蔓延。
五年来,我区相继创新性实施了村级“星光工程”、镇级“公共文化明珠镇工程”、“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业余精品文艺团队打造”、“农家书屋建设”、“乡镇影院免门票”等一系列文化建设重大举措。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评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首位。
如今,免费家门口看书、看戏、看电影、逛博物馆等已成为农村群众的日常文化餐点。开启城乡统筹全面融合时代
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便民超市……这些以前只在城里才有的公共设施,现在在鄞州乡村已司空见惯。搬进新村、住进套房,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垃圾入袋,健身流行,老年人有“老保”,看病报销比例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身在农村却享受到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日子过得直叫城里人羡慕。
根据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联合公布的浙江省2008年城乡统筹水平综合评价报告,鄞州在全省率先开启了城乡统筹全面融合时代。
五年来,鄞州坚持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以新城区为龙头、小城镇为平台、新农村为基础,强化镇村建设整体联动,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走出了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建设新路,提升了城乡统筹水平。
品质城区展现魅力。联动建设“十大功能区块”,南部商务区一期建成开园,成为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总部基地,万达、联盛商圈成为宁波又一商业航母,BEST商业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长丰、潘火等区块开发有力推进,气势大、品位高、前景美的宁波南部新城成为“中提升”实施的典范。在2009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战略峰会暨联合国人居奖优秀范例奖评选”中,新城区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范例奖。
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节点——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云龙镇上李家村、甲村、王夹岙村等一批发展全面、宜居乐业的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老镇区大手笔改造,卫生院、中心幼儿园、公共文化中心等每项投资达几千万元的公共设施,去年陆续交付使用,“云龙·启发商贸中心”等商贸区块开发建设步步推进。
云龙镇大变样只不过是一个缩影!东至象山港畔,西至四明山区,各地村镇功能在优化、面貌在变化。姜山的陈师傅为之慨叹:“姜山大了,更热闹了!”
连续三年开展的小城镇建设,累计拆旧360万平方米、建新706万平方米,一批特色城镇快速崛起。各镇乡(街道)加快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共完成“退二进三”项目140个,引进了以集士港奥特莱斯、五乡镇中国南车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多模式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建成农民新居8万余套,鄞州成为全省首个新村规模超千万平方米、投入破百亿的县(市)区。翻石渡村村民龚旭光说:“新村建好了,道路通了,周边配套也完善了,去市区坐公交车很方便,和城里比,住在老家更舒适。”
五年来,我们满怀信心喊出——“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是鄞州人!”这是日积月累的归宿感,这是逐渐丰厚的凝聚力。
人民群众,是衡量幸福感的主体。未来五年,带着对幸福的探索,鄞州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