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十一五”这5年,宁波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记者昨日从宁波市金融办了解到,在过去的5年中,宁波金融业的本外币资产增加了近两倍,金融机构增加了一倍,宁波金融生态更为优质。金融业已成为宁波市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金融业实力快速壮大
这五年是宁波金融业实力壮大较快的五年。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从2005年的4374.97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24万亿元,增长183.43%;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9755.52亿元和9414.2亿元,分别比2005年底的3915.95亿元和3089.36亿元增长149.12%和204.73%;保费收入从2005年的51.17亿元,增长到140.03亿元,增长181.47%;证券成交额从2005年的929.37亿元,增长到18417.27亿元,增长高达1881.69%。
金融机构数量增加一倍
截至去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已达176家,比2005年增加了89家,增幅达102.3%,其中银行业机构46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79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保险业机构46家。此外还有小额贷款公司18家,信托公司1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财务公司1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1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2218家以及担保公司、典当、股权投资、投资咨询等类金融机构1000余家,基本形成了一个以银行业为龙头,证券、保险业为支撑,基金、信托、融资租赁以及部分类金融机构为辅助的多层次金融组织服务体系。
这五年也是宁波企业上市步伐提速的五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上市公司43家,较2005年的22家增长了95.5%,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约20%,上市公司数量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仅次于深圳。到2010年年底,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累计融资448.55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通过IPO和再融资共300.77亿元,占累计融资额的67.05%。
金融生态更优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宁波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仅86.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2%,较2005年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高达96.5%,超出75%监管底线20多个百分点,成为全国资金集聚的“洼地”。
自金融危机以来,宁波至今无一家龙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倒闭甚至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中,宁波金融生态环境排名位居第二,宁波是全国信贷资产质量为AAA的8个城市之一,其中企业诚信排名第一。同时,在首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价中,宁波位列第七名。
有力助推宁波发展
“十一五”期间,宁波新增各类贷款6315.78亿元,增长203.1%,比全国同期增幅高出59.6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达到108.31%,资金净流入2104亿元;同时新增直接融资523.28亿元,为我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十一五”期间宁波新增2372亿元总部经济性质的跨地区投资,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由政府主导在全国首创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解决了众多无抵押、无担保小企业以及个人创业贷款难问题,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991.89亿元,占全市各类企业贷款总量的53%,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金融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中金融地位举足轻重。2005年以来,宁波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左右,高于同期GDP平均增幅近6个百分点;201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8.4亿元,占地区GDP比重从2005年的5.7%提高到7.4%;去年,全市金融业税收收入55.99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性金融业税收收入40.46亿元,同比增长5.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6%,增幅居计划单列市第一。金融业已经成为宁波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主导产业。
东南商报记者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