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鄞州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纪实
稿源: 鄞州新闻网  | 2011-01-30 09:58:45

  粮食生产告别“三弯腰”,产业基地不断涌现,新型农民耕海牧田,设施农业风生水起……在鄞州,传统农业正在悄悄变脸,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风帆正起”。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副区长蒋明良说,“鄞州创新思维,着力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主攻点:两区建设

  2010年,宁波天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投资3600多万元,在首南街道建设宁波市康谱园有机蔬菜产业化基地。“我们要把它建成全区规模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并联系区内外专业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直销店,将有机蔬菜打入高档社区。”“天韵”总经理任红星说。按规划,基地种植面积580多亩。

  当年是鄞州民营资本投入效益农业活跃的一年。洛兹集团、沧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嘉谊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投入巨资,发展精品蔬菜示范园、农博园等,总投资额超过1亿元,创下民营资本投资效益农业历年之最。

  “建设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有效载体,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区农林局局长朱良华说。

  2008年底,我区启动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按规划,至2011年要完成总面积20万亩的建设任务。至今已建成省、市、区三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3.5万亩。

  在姜山镇上茅畈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格式化,每块田都有独立的排灌系统,达到20年防洪标准;田间道路主干道基本实现硬化,能满足所有农田通达和大中型机械作业要求。这里的10917亩地块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100%,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2%。核心区分别实施的600亩和700亩早晚稻高产丰产坊,实现亩产1000公斤,亩产效益1000元。

  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马加鞭,一批特色主导农业效益提升。江西婺源生态养猪基地、古林万亩优质稻米示范基地、鄞州优质锦鲤养殖基地等相继建成,全区以西瓜、茭白、草莓、葡萄、蔬菜为主的设施栽培面积达到近7万亩,成为推动我区“万元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按规划,从2010年起,我区将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10个左右、面积2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综合区,2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50个左右特色农业精品园。着力点:主体培育

  农业要转型,经营主体首先要转型。对鄞州来说,重点是培育新型农民。

  2007年5月,我区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到农业领域就业和创业的若干意见》,在全省率先实施高素质新型农民系统性扶持办法。意见明确高素质新型农民每年可得到政府特殊“补助”,最高2万元。

  2010年最后一天,第三批99名名单确定。至此,全区“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人数达到171位。

  首批新型农民任仁波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短短几年时间,大棚葡萄种植面积由42亩扩大到120多亩,大棚草莓面积去年扩大到80亩,年净收入超百万元。

  “他们创业于粮食、水产、畜牧等农业各主导产业,是全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区农林局副局长潘信伟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经营主体,它将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与大市场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杖锡樱花因此走出深山,瞻岐“一而斋”社员抱团闯市场,姜山“创宁粮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至今,全区1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社员达到3800多名,辐射农产品基地12.5万亩,带动周边农户近7万户。

  而4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和发展契约基地,开拓外地市场和原料基地,发展起鄞州的农业总部经济。突破点:结构调整

  眼下,虽是隆冬时节,位于姜山镇黎山后村的港城农业示范园区却是满园春色:100余亩草莓自上市以来,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个大的“红颊”草莓,一只可卖2元。

  村党支部书记徐万勇说:“示范园内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春有蜜桃、夏有西瓜、秋有葡萄、冬有草莓,农民每个季节都有收获。”

  结构调整是鄞州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近几年来,鄞州一直努力在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上下功夫,按照规模发展、错位发展的原则,扶持粮食、精品瓜果、优质种源、特效水产等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产业。

  如今,以西瓜、茭白、草莓、葡萄和蔬菜等为主的农作物面积稳步增长;以樱花、桂花为主的特色花木持续保持产销旺势,全省最大的“森源种苗中心”在为全区绿化造林调剂苗木的同时,还走向区外;郭斌养鲤场锦鲤养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首届“中国甲鱼节”的成功举办则进一步提升了甲鱼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蓄牧业在外基地异军突起。

  湾底的天宫庄园、鄞江澄浪潭垂钓中心等休闲农业的“崛起”则拓展了农业功能,使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切入点:绿色生态

  蔺草田下脚料焚烧污染环境曾是鄞州产业发展的一大困扰。但因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这项技术免去翻耕、育秧、插秧等环节,亩均省工节本180元,而且环保,每年可减少焚烧带来的烟尘排放3万吨左右。”项目主持单位、区农技站站长杨筠文说。

  在提升产业中,鄞州坚持将绿色生态作为切入点,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有机肥等无害化实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鄞州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沼液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宁波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全区畜牧业环境治理后产生的沼液送到了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规模果、蔬、茶叶基地,从而使我区沼气工程建设与种养殖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有机结合,形成了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高效循环生态农业新格局。

  于去年起启动的“森林鄞州”建设则将鄞州绿色生态牌打到了全国。珍贵树种、平原绿化、新增生态公益林三大任务均超额完成,鄞州还建立起全国首个中国绿色碳基金县,至今共募集资金7599万元。

  按规划,到2015年末,全区新增绿地3万亩,城区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高标准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区”,确保森林生态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