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最近降温幅度很大 蟾蜍乱了生物钟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2-11 07:22:38

气温突变,早早结束冬眠的蟾蜍有些不知所措。通讯员 李超 摄

  中国宁波网讯 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最近几天的气温大玩“蹦极”,降温幅度超过10℃。对于我们来说,天冷了,无非是多加一件衣裳。但对那些被暖风熏得早早“醒来”的蟾蜍而言,却很纠结:“天热,或是不热,我都已经醒来,儿孙咋办?”

  蟾蜍是水陆两栖动物,有冬眠的习性。一般冬季气温降到10℃以下就进入土穴、乱石洞或水底泥中冬眠,等到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0℃到12℃时,又开始出来活动,繁殖产卵。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突如其来的气温回暖让它们这一冬的美梦多少有些虎头蛇尾。大年初三、初四,甬籍爱鸟人士、省野鸟协会会员李超到慈溪龙山附近的稻田拍摄时,发现田间的小水坑里随处可见一堆堆白色透明、中间带有黑色小点的卵,一旁的乱草堆中,已经被暖风熏醒的雌雄蟾蜍正欲抱对……

  “冬眠的动物对外界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李超说,蟾蜍的冬眠期到2月份接近尾声,陆续开始繁殖产卵,而春节长假期间气温又有明显回升,一下跳到10℃以上,给蟾蜍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以为春天来了,启动了生物气候,提早结束冬眠。不过,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回暖的趋势被阻断,几乎是在一天之间从暖春跌回到寒冬,这对于已经产下的蟾蜍卵来说,并非好事,“一旦气温降到0℃以下,肯定会有一部分卵的生长受到影响。”同时郁闷的还有被暖风熏得早早醒来的成年蟾蜍,“它们一般不会再进入冬眠状态,只能成天待在洞穴里无所事事。”

  -延伸阅读

  蟾蜍,别名癞蛤蟆,分大蟾蜍中华亚种和黑眶蟾蜍两种,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蟾酥和蟾衣是名贵药材。

  东南商报记者石承承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