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升学的压力与竞争等四大原因导致家教屡禁不止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11 09:15:31

  昨天,一位妈妈来电诉说自己的困惑:女儿去年9月份上的初一,本想初一离中考还早得很,所以寒假里没给女儿报什么培训班,可春节期间同朋友一聊天才发现,朋友的孩子都上了培训班,少则一门,多则三门。“这是在减负吗?是不是我的想法错了呢?”电话中,这位妈妈又是困惑又有些后悔。

  这边学校放假,那边培训班开学

  其实,这位妈妈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寒假、暑假已没有多少放假的感觉,只不过是换了个学习的场所。

  小俞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学校27日10时放假,晚上6时半就被妈妈送进了培训班。到培训班一看,嘿,发现同校不少同学在这呢。“我们这算放的什么寒假呀!”小俞一声感叹,引来了无数响应。

  寒假哪里最热闹?培训班就算是一个。从采访看,培训班分两种,一种是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公开招生的培训班,培训场地多,招生规模也大;另一种则是部分在校教师偷偷在家里办的小型培训班,少则四五个,多则十几二十个学生。从目前情况看来,两类培训班都极其火爆。海曙区有个培训学校,仅初一科学一门学科,早在寒假前报名者就已人满为患,一个班达到50人,为限制人数,校方又开出一个小班,大幅提高培训费,不想短短几天名额即爆满,寒假开课第一天,还有不少未能报上名的学生家长在现场等候空余名额。

  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家教的需求已形成一个极大的市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关部门曾就家教问题在市区抽样调查了200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城区学生参加家教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学生参加家教接受辅导的情况较为普遍,无论是初一还是初三,无论是起始年级还是毕业年级,都表现出对家教的极大需求;二是毕业班学生参加家教的比例大大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初中毕业班在80%左右,高中毕业班在50%以上;三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参加家教的学生比例也随之增高,高三学生参加家教的比例是高一学生的两倍,而初三学生的比例则是初一的三倍。

  心疼孩子辛苦,却又担心孩子落后

  有位朋友向记者诉苦,寒假里,她给读初一的女儿报了三个班:英语、数学和科学。女儿辗转奔波,觉都睡不够,看着她经常哈欠连天的,真是觉得不忍心。可不去读培训班吧,又感觉心慌慌的,升学竞争压力那么大,身边的孩子都在报这个班那个班的,自己的孩子不参加,万一被挤下来了岂不懊恼。

  一边抱怨学习压力大,心疼孩子辛苦,一边又费尽心机给孩子请家教。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给孩子请家教是一件令他们两难的事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请家教并非都是父母一厢情愿,其中也有不少学生主动要求父母帮自己请家教。据上述的抽样调查,在请家教的因素中,家长主动聘请教师辅导的占16%左右,学生自己提出的约占13%,而父母和学生都希望的约占60%。从参加培训的学生看,参加的并非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相反,相当一部分是平时很优秀的。记者一个朋友的女儿,平时成绩名列前茅,这次期末考试还考了个年级段第一名,可寒假还没开始,她就让妈妈给她请家教,理由很简单,“人家都在学,我不学的话就会被赶上。”

  四大原因导致家教屡禁不止

  有偿家教一向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现象之一,为制止有偿家教的盛行,消除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教育部到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呼吁为孩子“减负”,一方面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予以明文禁止,并规定了明确的惩罚方式。然而家教风却是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有专家分析认为,家教屡禁不止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我市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并且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市区的学生都希望进入类似宁波中学、效实中学等名校就读,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希望得到名校教师的家庭辅导。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短缺,特别是名师总量不足,力量分散且多在重点学校,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和群众期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同时,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别,也制约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覆盖面。聘请在职教师尤其是名教师的现象因此而生。

  升学的压力与竞争。尽管目前我市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客观情况的存在导致应试教育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学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比例十分有限,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而进入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聘请教师进行辅导就成为一种必然。

  家长难以辅导。现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子女,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以后成才立业,或因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或因工作繁忙,无暇管教自己的子女,所以家长迫切需要给孩子找一个较为满意的家庭教师,在职教师就成为首选。

  经济利益驱动。在市场浪潮冲击和经济环境作用下,教师和教育本身自然受到市场化观念的影响和侵袭。宁波目前昂贵的房价、偏高的消费与在职教师的收入具有较大的落差,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一些教师就进入有偿家教的行列。

  宁波日报记者 陈 敏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