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大姐——“我”眼中的张素华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11 12:44:29

  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少者,甚至是上级领导、上访人,都叫张素华“大姐”。对许多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称呼,但对于张素华,却包含着更多意味。

  我在北京工作过,和张素华接触比较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管有多难,她都真心实意帮助解决。为此,她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非常不容易。在工作中,她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在一线,经常三更半夜外出接访,通宵达旦接待信访群众,从不服老,不顾疲倦,非常不容易。(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 陶君毅)

  我与张素华共事20多年。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信访干部忠诚廉洁的浩然正气、乐于奉献的高风亮节、争创一流的能力素质和一心为民的道德情怀,更看到表里如一、性情坦荡、可敬可亲的“老大姐”形象。

  (海曙区信访局局长 王己夏)

  我曾与“张大姐”一起在北京工作。我对她特别佩服的是,对每一个上访人,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镇哪个村的、想解决什么问题、事情的来龙去脉等,她都记得一清二楚,这样,她接访时效率就特别高,上访人也特别信任她。(海曙区信访局副局长 陈敏龙)

  我和“张大姐”一起在北京工作时,她有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基层局有什么困难,随时告诉我,我一定尽力帮助支持;有什么情况发生,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马上告诉我;对上访人的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地兑现,这关系到政府的信用。

  (余姚市信访局调研员 张能苗)

  “大姐”很大方,对在京的同志关爱有加,平时总是叮嘱我们多给家里打电话,以免家人担心,我们家里有啥困难她也会尽力帮忙。但“大姐”也有“小气”的时候,她家亲戚到北京看她,她让他们外出时坐公交车或地铁;驻京办的工作经费有限,她一直把接待客人的标准定得很低。北京老堵车,司机为了省事,有时绕道而行,“大姐”怕多费油,就会“警告”司机。就连停车,也让司机尽量找免费的地方。

  (市信访局北京接访处处长 王兴强)

  “大姐”接待信访群众,年纪大的叫“老大哥”、“老大姐”,年纪小的叫“小阿弟”、“小阿妹”,十多年下来,她这种招牌式的招呼方式一直没有改变,也深深影响了许多在一线工作的信访干部。她常对我们说,信访工作政策性、法律性、原则性、纪律性很强,但面对群众,不能简单生硬地讲大道理,更不能吓唬群众、压制群众,要带着深情去做工作,情前理后,理在情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市信访局副调研员 徐 芃)

  为解决宅基地问题,我跑了很多地方和部门,但一些干部见到我就不耐烦,有的甚至说,你告到哪里都没用,这让我很绝望,也产生了一种对立情绪。2008年全国“两会”前,第一次见到了“张大姐”,她给我泡了茶水,坐下来非常认真地听我讲。讲着讲着,我就想哭,因为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就像我的亲人。我离开办事处时,她拉住我的手,让我有困难就找她,我很感动,说,我能不能叫你“大姐”?她点点头。对此,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慈溪市某村村民 高华娟)

  (文字整理/董小军 张伟方)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