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春节前一度集体赶场,多被“哄抢”一空的众多短期理财产品相应资金,在节后一到两个工作日内纷纷到账。昨天,记者从甬上多家银行打探到,节后银行“承接档”产品也开始推出。
记者了解,春节过后,除了部分第三方存款资金如期流向证券市场,部分投资者忙于转存外,更多的投资者则看准了节后的加息动作,耐心地等待着收益更高的新产品的推出。
据财汇资讯不完全统计,发行日期在2月9日以后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共有93只,以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居多。而记者多方比较发现,受加息的推动,最新发售的银行相关类型产品收益较前期确已出现了明显提高。
以中行的保证收益型产品为例,于1月12日发行的7天期博弈(中银安稳回报)产品,银行给出的年化收益率为2.1%;而刚刚于2月9日起发售,2月16日正式起息的同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高达3.8%。
而与节前短期产品主打市场的形势相同的是,节后,虽然“承接档”产品姗姗来迟且数量并不多,但已经面市的产品中,投资期限为7天到3个月的短期产品仍是银行理财市场主流。
“考虑到未来还存在继续加息的可能,投资者还是应该根据手中资金的特点,选择3个月以内的产品。”银行理财师纷纷建议。
记者了解,一般情况下,同类型产品中,长期产品收益都高于短期。而目前在售的产品中,同样是保本型,短期产品预期收益并不比部分长线产品低。如一家国有银行日前刚刚推出了一款投资于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等的一年期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达3.8%至4%;而不少银行同期推出的以债券、票据及银行间拆借利率的两个月、三个月期产品,预期收益率可达到4.3%至4.8%。
事实上,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新股不断上市,市场资金面不断趋紧,绝大多数银行也更热衷于发以Shibor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标的短期理财产品。“近期,银行同业拆放利率短期走高,如三个月Shibor利率为4.7%,两个月Shibor利率却可以达到5.1%,银行同样发售一款产品,两个月可以有5%为预期收益,还有利润空间,三个月推4.8%却已亏本。”业内人士表示。
宁波晚报记者 崔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