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正月里来马灯跑,阿姆阿婶捞年糕;捞出年糕老鼠咬,该份人家不张毛。”这是我市女作家王静历时4年创作而成的《慈城年糕的文化记忆》中收录的古老童谣。昨日,由宁波出版社出版的近25万字的该书举行首发。
王静对慈城年糕的研究引起了慈城籍文化大家冯骥才的关注,冯骥才多次对其进行指点,并寄语“年糕是我慈城的食文化的历史名牌,亦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还亲自为作者定了书名。王静在创作过程中,实地走访了许多地方人士、传承人、匠人、艺人甚至家庭主妇,收集的史料有几百万字。《慈城年糕的文化记忆》不仅记录了年糕制作技艺、印模雕刻、年糕民俗与食俗、种类口味,还收集了大量已近失传的歌谣、谚语、故事、谜语、诗文等,此外,还收录了相关历史照片200多张。
据王静调查,慈城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关于年糕的传说,相传伍子胥修筑姑苏阖闾大城时,就采用浙江慈城的方法,把年糕当作城砖,他死后,苏州被困,百姓按照他的遗嘱挖开城墙,以“年糕城砖”为食,救人无数。宁波的地方文献中,最早记载“年糕”两字的是清康熙年间的《桃源乡志》。宁波人现在甜咸两种年糕吃法,古已能之。慈城年糕从原料分有糖年糕、白年糕,按制作工序分有燥粉年糕、水磨年糕、光板年糕、印花年糕、生肖年糕、元宝年糕等。
《慈城年糕的文化记忆》还记述了慈城年糕模板这一年糕文化中最独特、最亮丽的民间艺术,作者收集了160多幅年糕模板,分别运用了宁波传统工艺朱金漆木、木工雕刻、涂膜色漆等诸多工艺,花样除莲花外,还有龙凤、八仙、如意、喜鹊、梅、兰、月季等吉祥图案。其中收集到的最早的一幅年糕模板制作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
宁波日报记者 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