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郁莎 张伟)说起余姚的米,我们马上会想起马渚大米。眼下,开春的马渚,镇内种植稻米的农户刚刚盘点完去年的收成,纷纷开始谋划新一年的种粮大计。
瑶街弄村的吕庆德是我市有名的种粮大户,近400亩农田是他的聚宝盆。据他介绍,去年通过宁波、余姚两级补助,他的早籼稻和粳稻最低都能卖到每50公斤118元和148元。粮食增产,粮食提价,农民自然就增收。“去年这400亩农田保守估计就帮我赚十几万,车子、房子早就有了,很有‘钱途’。”吕庆德一脸的高兴,“今年抓住种植时机,加大科技投入,估计每亩还能再提高。”
全程机械化是吕庆德的致富法宝。作为种粮大户,季节性缺人手是老大难问题。为此,吕庆德在2009年成立了庆德农机合作社,一口气买了插秧机、收割机、除虫机、烘谷机等全套设备。请到“外援”后,效果立竿见影,吕庆德直说:“这样种稻还真‘轻松’”。
同样,与吕庆德一个村的王林坚是粮食生产的科技示范户,他坦言,以前对于种稻完全是个门外汉,是农技站的技术人员一次次上门指导,教他如何选种,如何对付病虫,提高了栽培技术。现在他140多亩农田,亩产都达到500公斤。“带技术进田真的很有用。”王林坚笑得合不拢嘴。
说到今年的种粮计划,王林坚打算上半年机插60亩早籼稻,其他的还是手工插秧。“这是从成本、人手、亩产量等多因素综合考虑的。”王林坚直言不讳地说。
我市近年来花大力气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对名特优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机械设备(设施)购置引进、全程机械化、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发展高效种植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奖励与补助,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51.41万亩,总产量达到了21.5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