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慈溪
慈溪:周巷镇建起全省最大的乡镇级书城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2-14 07:44:36

夏天,露天电影在我市农村随处可见。(资料照片,由龚国荣提供)

  这个寒假对慈溪市周巷中心小学503班的诸怡意来说,过得十分惬意。2月10日上午,她又熟门熟路地来到镇文化宫对面的周巷书城,高兴地挑选了几本书。她再也不用等爸爸妈妈有空才能带她去慈溪市区的书店购书了,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了。“爸爸妈妈平时很忙,以前一个月才能带我去一趟慈溪城里。我很喜欢看书,现在镇里有了书城,还这么大。我可以经常来了。”她挑了《天空的美人鱼》、《你是我的宝贝》、《小学英语阅读理解》等书,高兴地去收银台结账了。

  诸怡意所说的书城就是今年1月28日刚开张的周巷书城,这是慈溪市新华书店在乡镇开设的第一家书城,也是目前我省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级书城。慈溪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张渭根介绍,原本周巷只有一个新华书店的网点,书不多,营业面积也很小,老百姓买书不方便。而周巷镇有15万人口,实际市场需求极大,为此,新华书店和周巷镇政府联合在周巷建立一个品种全、规模大的乡镇书城。去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的周巷书城占地14亩,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可提供图书近十万种,网络货源近百万种。书城还设有图书卖场、艺术培训学校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

  “周巷书城开业以来的成绩令人欣喜,也让我们感到送书下乡这一步棋走对了。”张渭根说,开业至今十多天时间,周巷书城每天售出书籍都在1000册以上,金额过万元。考虑到春节期间客流量少、书城还未被所有人知晓等原因,接下去的前景比较乐观。

  今年64岁的桑志南也在书城翻着养生书籍。他说,自己住在周巷镇平王社区,4年前从企业退休。“喜欢看书,但没有合适的地方,去慈溪太远了。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大的书城,实在是很方便。”

  四川籍外来员工王勇捧着好几本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他说今年没回家过年,正好趁着假期买书充充电,为以后回乡创业积累点知识。

  书城的建成,也让周巷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找到了新的路径。周巷镇党委委员周淳说,目前该镇已先后建成了镇文化宫、耕民纪念馆、千竹公园等一批文化设施,去年又实现了村落文化宫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全覆盖,引入了“时代院线”即将建成投用,占地近40亩的体艺活动中心也在规划建设。

  周巷镇的文化产业布局,只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下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重大工程和基层基础齐头并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宁波书城、天一阁博物馆新书库、宁海县图书馆新馆等一批重大设施相继建成开放;各类文艺汇演、广场活动、展览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延伸到每个方面。

  去年,我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符合标准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站,新建成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4个,新建成市级基层文化宫200个,覆盖率达到70%。各级图书馆举办各类公益讲座300余场,图书馆、美术馆、群艺馆免费开放;文化送下乡活动效果明显。“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共放映电影25000场、演出戏剧2500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一村一年演出一场戏剧的目标;“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已挂牌农家书屋1531家,覆盖面达到58%。

  专家视点

  市社科院社会发展所副所长史斌博士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将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一直以来相对薄弱的问题,近年来,市里精心组织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工程,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健全了农村文化设施网络,使农民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发展差距,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统筹发展。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激增,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够等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以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努力方向,积极探索完善具有宁波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首先,要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其次,要不断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切实提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尤其要注重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外来人口的倾斜,使全社会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第三,要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以市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最后,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素质和能力。

  宁波晚报记者胡菲 通讯员孙云东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