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牛司令”的新年愿望:烦恼中寻求突破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14 07:49:42

  记者新春基层行

  春节前,“西周肉牛就要上市”的消息传出后,位于宁海与象山连接线公路旁的象山兰生畜牧专业合作社内,一派忙碌景象。但这几天,这里除了偶尔看到几个工作人员走动外,显得特别冷清……

  “眼下‘牛司令’难当啊,这辛苦可是自找的。”像往常一样,象山兰生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亚威,一见面就叹起了养牛“苦经”。老沈在当地办有一家企业,他说节前的合作社确实红火了一阵子,一口气卖出了50头肉牛,但此后存栏的100余头肉牛却无人问津了。“一头肉牛一天要吃20元草料,多养一天,仅吃的一项支出就要亏损2000多元。”

  企业家为啥要当“牛司令”?原来,这个合作社是由4个股东组成的,除了老沈外,另外3人中既有种粮大户,又有养猪专业户。两年前,“牛司令”看到当地稻谷收割后,田里一堆堆稻草或就地腐烂或焚烧,感觉怪可惜的,就想到了养牛:养殖肉牛可以把稻草作为饲料,产生的牛粪又可以用来肥田种植稻谷。为此,4个志同道合的人在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合作投资200万元办起了占地20余亩的畜牧专业合作社。

  我们在这个合作社看到,已圈养了18个月、尚未卖出的100余头体形健硕的肉牛,分别关在一排排整洁的牛舍内。这时,养猪专业户出身的另一股东也来到了合作社。他告诉我们,“卖难”是因为当初高看了本地市场的容量,而忽略了象山人不爱肉食爱海鲜的特点。但这些从意大利引进的杂交黄牛具有较好的市场预期,因此只要做好产销对接,“卖难”现象会在市场开拓中逐步消失。

  我们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这个合作社早在成立之初就已确定了养殖目标,即:计划每年出栏良种肉牛600头至1000头。在养殖形成规模之后,依托养殖场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发展种草养牛、牛粪育菌的生态循环经济。

  对此,一直细瞧着牛舍内几头小牛犊的沈亚威,掰着手指给我们算起一笔账:按目前市场价,一头肉牛才1万元左右,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最高却能卖到2000元,如果办一家种牛场,实行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带动本地一批农户养牛致富,还能使合作社摆脱成长中的烦恼。

  宁波日报 王量迪 丁 华 陈光曙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