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文化观察:宁波农民文化自觉期待适时引导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15 11:36:04

图为瞻岐镇演艺队的群众演员上台表演越剧《何文秀》选段。(谢安良 摄)

  记者过年回鄞州乡村,发现相比往年,今年乡村“文化过年”的气氛更加浓厚。更有一个可喜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满足于在台下看戏,而是走上舞台唱起戏来。

  在瞻岐镇,就活跃着这么一支演艺队。队里的40多个成员全部来自当地农村,都是“自学成才”的业余文艺爱好者。这些队员在个体企业主李孟君的带领下,平时自发组织练歌、唱戏,自娱自乐,今年春节前试着排了一些戏,正式登台为父老乡亲献演。越剧、甬剧、黄梅戏、小品等,有模有样的表演获得了台下乡亲的喝彩。演艺队目前正准备考取资质,争取加入鄞州“天天演”的队伍。

  在文化活动中,农民角色的悄然变化,传达出一个信息:农民主动参与文化的意识在日趋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转变以前的思路。

  对于地处沿海较发达地区的农村,怎样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公共文化设施、产品、人才等向农村倾斜,向偏远地区倾斜。同时,继续推行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这方面,2005年开始实施的宁波市政府实事工程“千场戏剧进农村”、鄞州区的“天天演”,都受到了农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乡村文化建设,政府要有作为。但只有农民主动参与,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逐渐奔向小康,一方面农民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农民需要的文化活动却跟不上。而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农村文化体系被破坏后,尚未得到修复。因此,有关部门只有合理引导农民的文化自觉,有意识地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民文化生活。

  一方面应该加强阵地建设。加强或升级村文化室、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建设,政府在财力和物力上提供一定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一起来培养、支持各类农民业余文艺队伍。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文化的培训力度,壮大文化艺术骨干队伍。组织培训班、“三下乡”等形式对农村中的文艺爱好者进行组织、引导和培养,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骨干,成为农村文化燎原的火种。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等农闲时节大张旗鼓地开展适合农民的文化活动,如舞狮、锣鼓、旱船、高跷等,以增强农民的文化向心力。

  同时,要重视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培植,使农村文化恢复自创的生机。现在农村文化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说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已渐渐适应了城市文化,对他们来说农村文化馆正在失去吸引力,而老年人的兴趣与现有文化馆的功能又未必对应。因此,光有投入和硬件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农民实际,看农民对此有无兴趣。

  农民最需要的是具有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活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农民渴望能出现一批反映当代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的民间文艺作品。这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深入农村,根据农民需求来创作文艺作品,送文化下乡;另一方面要引导、帮助农民业余文艺爱好者的表演、创作热情。他们身处民间,既深受民间文化熏陶,又熟悉农民真实需求,往往能用亲身经历创作出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且有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

  宁波日报记者 谢安良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