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新闻网讯 (记者邱剑刚) 据统计,目前,全县有初具规模的来料加工点220家,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年发放加工费6500余万元,从业劳动力在家就可年平均增收万元以上。这些在宁海农村“遍地开花”的来料加工点,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大力扶持农村来料加工点建设,这是我县采取的扶贫帮困有针对性的系列措施之一。去年以来,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改善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积极创新扶贫帮困模式,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发展产业富民。我县立足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乡镇的实际,积极实施“东崛起、西统筹”战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来料加工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稳步发展。成立全省首家土林地银行,全县土林地流转面积达到57万亩,设立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补助4100万元重点扶持产业基地、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充分就业县”创建,去年新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81个,转移就业10919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推进生态休闲旅游县域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旅游景点、旅游特色村、农家乐经营户。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家乐经营户462家和14个省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特色村,年直接营业收入达9000多万元。
坚持实施项目扶民。我县把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扶贫的切入点,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和欠发达村庄的工程项目帮扶力度,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总投资1.6亿元的重点扶贫工程——6.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可在今年年底建成,收益的租金可为每个经济薄弱村增加5万元以上的收入。将新建机耕路的补助标准提高到8-10万元/公里,去年完成投资881万元,新修建33条机耕路,使35000亩毛竹(笋)山、3000亩茶叶、2500亩小水果得到有效开发。坚持把下山移民同农房“两改”、退宅还耕、地质灾害点迁移结合起来,加大推进力度,去年共完成搬迁600户1825人,退宅还耕320亩,合计补助资金2500万元。
坚持汇聚力量济民。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帮困的氛围不断强化,去年市、县两级共投入扶贫资金5048万元。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帮扶”的措施,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对372户低收入农户进行生产性帮扶,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对550户低收入农户危房进行改造,补助资金550万元,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子女的助学力度,先后援助2014人次,补助资金607万元。我县把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改善,切实提高全民保障水平,全县共有12836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年支出保障金2200余万元,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物价补贴277万元;集中供养五保老人675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3%。
坚持夯实基础为民。深入实施“基层建设突破年”工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村级基层基础建设,不断优化村级班子整体效能,强化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保障。我县还建立健全村干部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县财政对村干部专项薪酬安排去年达到1200余万元,并切实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首次推选优秀村(社)党组织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极大激发了村级班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