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古城墙的变迁 程健捷和他的古城砖情结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2-17 09:35:45

  宁波古城墙的变迁

  城墙是我国古代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的进攻与掠夺,保护城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我们宁波也有过气势宏伟的古城墙。

  刘裕——修筑第一道防御城墙

  宁波最早出现具有防御性质的城墙,是距今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构筑在今天城西的筱墙。

  东晋末年,浙东爆发了孙恩起义。孙恩以舟山群岛为根据地多次从镇海口登陆,横扫无险可守的句章城。东晋皇帝派刘牢之率兵镇压,刘牢之命令参军刘裕守卫句章城,刘裕在三江口一带筑起土墙作为防御工事。因为土墙上生有筱竹,便被后人称为筱墙。

  韩察——建造明州子城

  唐长庆年间,时任明州刺史的韩察将明州州治从小溪迁移到了三江口,明州的建城活动正式开始。在韩察的主持下,一座被后人称之为子城(又称内城)的小型明州城建成,作为衙署办公和州官居住。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城四周围四百二十丈,环以水。”“设东南西北四门。”考古发掘证实,唐代子城的位置大致就在今鼓楼步行街范围,南起鼓楼,鼓楼即是子城的南城门,北至今公园路;东起现军分区内,西至呼童街,略呈长方形。子城有城墙、城门和护城河。子城的城墙建筑比较考究,中间是由从异地运来的泥土夯筑,内外两边再用青砖包砌而成,城墙宽约4.8至6米,城墙外有5米左右宽的护城河环绕。

  黄晟——始建明州罗城

  子城建好后,直到唐乾宁五年(898年),明州才有了一座比较坚固又壮观的罗城(又称外城)。发起建造罗城的人是刺史黄晟。明州唐城周长有18里;城墙的东、南、北三个方向依奉化江和姚江而建,罗城的城门据考古发掘推算可能有10个。

  我国城墙最早都是采用夯土修筑而成的,直到宋代,用砖石砌城逐渐多了起来,到明代中叶后,砖城才开始普及。

  罗惠侨——主持大规模拆除城墙

  历史进入到清朝末年,随着现代武器的广泛使用,人们逐渐意识到:依赖城墙固守城市的时代即将过去。1920年春,当时的鄞县县政府提出了拆城造路的议案。1923年拆除了6个城门的瓮城,1924年又拆除了灵桥、东渡两个城门。

  1927年民国宁波市政府成立,由鄞县人罗惠侨任市长。罗惠侨就任后,开始了宁波的大规模城墙拆除。到1931年,有着1033年历史的宁波古城墙,除留下破旧的庆云楼和鼓楼外被全部拆除。

  拆城墙后,利用坚实的城基,在上面建筑了环城马路,并将古城的6座城门的名字作为路名留存下来,它们分别是灵桥路、长春路、望京路、永丰路、和义路和东渡路。

  本版撰文戴伟龙图片龚国荣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