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中的湾头。
建设中的湾头安置房。
山东人张先生(右)正在环岛路一期工程上铺设草坪砖。
记录一个区域
上午9点,天上突然飘起雪花,记者从大闸路一路向北,往日狭窄的小路已经变成了通往湾头大桥的宽阔大道,原先破旧的城中村已不复存在,路两边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工地……如果说一幅幅诱人的规划效果示意图展示的是湾头这一年的表面改观,而记者通过接触走访现在的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则真切感受到了如今湾头人内心正在发生的深层次变化。
【64岁农妇过上城里人生活】
说到湾头这一年,就不能不说说拆迁,截至去年年底,湾头区域实现了90%的拆除率,只要开车经过湾头大桥,往桥南岸眺望,就可以看到大片的安置房正在拔地而起……
在甬江街道的工作人员陪同下,记者敲开了目前正住在海曙高塘新村的辛阿翠老人的家,这是一套宽敞的三居室,即便是临时住所,家里的陈设还是整洁干净,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翘望着东北面,即将搬入的湾头新家,辛阿姨显得很期待和兴奋。
辛阿翠今年64岁,是湾头下江村的普通农民。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老人说:“我也能住这么漂亮的楼房,早个十年真是想也不敢想的。”虽说老人以前的房子有200多平方米,但由于就在姚江边上,每年一到台风季节,家里就要“发大水”,前些年遇上过一次强台风,家里淹的水足足有小腿高,沙发柜子还有电器全都浮起来,晚上下起雨,整夜都提心吊胆。
随着湾头的改造,辛阿姨和邻居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江村接到拆迁通知后,辛阿姨第一时间就签了协议,分到了三套安置房,2013年就能交付入住。原先每月只靠350元农保过日子的辛阿姨,开始和家人规划起将来的幸福生活: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留给儿子,小套留给女儿,还有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自己住,如果把房子按市价卖掉,那养老肯定是不成问题的,老人现在经常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没事的时候就到楼下的公园里散散步,甚至还尝试着出去旅游……辛阿姨“触摸”到了和城里的老年人一样的节拍。
【征地农民开始学习如何理财】
在湾头的村子里,记者注意到路边有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广告和告示。路边一个正在仔细看这些理财信息的村民跟记者说,现在大家都富裕起来了,又都有了养老和医疗保险。日子是一天天好了,但有了钱该怎么花又成了一个问题。
“听说许多像我们这样的通过拆迁富裕起来的农民拿到钱以后就开始不知所措,有的整日花天酒地胡乱挥霍,有的甚至弄得家破人亡……”村民们对这个问题显得很关心。
事实上,这一问题早已引起我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协委员、甬江街道联委会主任汪荣秋在去年的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被征地拆迁农民理财教育的建议》,希望在全面推进征地拆迁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理财教育培训的力度,加强被征地拆迁农民投资理财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做他们理财的好帮手。
她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多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针对这些拆迁者进行了多场专场的理财咨询和理财主题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他们也正在积极地开发适合这些征地拆迁农民的理财产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汪荣秋说,下一步,她还将在鼓励和引导农民转移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方面多做调查研究。
【养殖户改行当上保安】
过去大部分湾头人以种植、养殖为生,当城中村改造的那一刻突然到来的时候,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失业”的困境:年龄这么大,又没有别的劳动技能可怎么办?
去年在湾头,针对拆迁地块菜农专场招聘会为这些人雪中送炭。招聘会上,三江购物、向阳渔港等在内的21家企业,推出了300多个岗位,且都是以保安、仓库报关员、理货员、普工为主,对技术、专业要求并不高,年龄也大为放宽,“4050”人员也能找到相应的岗位。50多岁的顾大明以前靠养鹅为生,土地被征用后,养鹅没有了场地,现在他通过村里组织的招聘会找了一份保安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做保安或仓储保管员之类的行业,挣得比当菜农时略少些,但比较,每天也不用担心风霜雨雪和菜价的波动,这些都让这些菜农觉得很知足:“毕竟我也这个年纪了,原本以为要一辈子种菜的,如今湾头从农村变成了城市,我们也终于告别了做农民的日子,当起了保安,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喽,没想到,没想到。”
从拆迁分房到学习怎样理财,从世世代代的菜农养殖户当上保安到化解拆迁居民矛盾的调解工作室……湾头人开始渐渐地走出农村,融入城市。应该说,这一年的湾头和湾头人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拆”字,而从“拆”字开始,派生和幻化出各种各样,之前湾头人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