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波过山车行情中,有的贝农亏得血本无归。
而相比药农翻一倍的收益,中间的流通环节收益更加丰厚。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本地源头收购商向农户收进干贝母的价格从原来的15元—16元/公斤上涨到55元/公斤,批发给外地收购商的价格为60元—70元/公斤,而药店的零售价达到180元—240元/公斤,收购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达到125元—185元/公斤。
“中间流通环节获利最丰厚,因为不限价。”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虽然今年行情好,但真正赚大头的还是有经营头脑的采购大户和医药销售公司。那些小种植户和小商贩虽然也赚了不少,但相比之下是小头。
后市看好
要防高位跳水,更要争取定价话语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贝农和收购商在内的不少人都看好浙贝的后市表现。目前已有部分贝农和收购商纷纷开始惜售和囤货。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贝母市场已经开始呈现供小于求的迹象。”鄞州区贝母协会会长邵吉山分析称。去年贝母不仅减产,整体质量也很受影响。这致使今年的贝母种子质量不高,正常情况下产量也将大幅减少,“如果仅以今年的新贝母供应市场,肯定供不应求。只有加去年的库存,或许能勉强维持平衡。”
中药材涨价,虽然能使部分药农增收,但风险意识绝对不能丢。“虽然目前不能肯定是否有游资进入,但是中药材产地单一、收获季节集中,因此,炒家不用耗费太多的资金就能控制单一药材的价格,囤积药材,低进高出。”
业界人士认为,以药材集贸市场、千家万户种植经营中药材为主的模式,已无法支撑中药现代化产业流通体系,再加上产业链上存在着短腿,只是向外供应原材料,处于利润分配的低端——虽然章水拥有全国40%的浙贝产量,但一直没能形成定价话语权。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宁波晚报记者史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