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十一五”宁波交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20 09:14:50

民生为先

我比你快庄 豪 绘

  本报记者朱 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从“解难创优”到“六大工程”,“十一五”期间,宁波在保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让新老市民充分共享发展成果,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改善民生,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开始,“解四难创四优”就是破题之作。

  努力解决就业保障难、住房难、就医难、出行难问题,着力优化就学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政相继出炉。

  2006年底,宁波发出总动员,深入开展解难创优系列活动,齐心协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突出人居环境、就业保障、交通状况、医疗卫生四个重点,集中开展农民工维权、缓解出行难、缓解住房难、缓解就医难、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保障、扶贫帮困七个专项行动。

  2008年,宁波再次启动“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六大民生工程,把全面改善民生推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位置上。

  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宁波也怀抱“财政再难不能难民生”的理念,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

  当年,政府确定的十方面实事全面完成。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破解了危机之年最大的就业难题。

  当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了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宁波在民生领域不断破题,探索创新惠民举措,让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难题,2008年,宁波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廉价药物制度。公立医院因扩大使用廉价药物带来的药品收入减少,由政府全额补助。

  同一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引入一个以医疗纠纷理赔处理中心和调解委员会为核心的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处理模式,两年处理千件纠纷,医患双方无一反悔。

  为让群众享受文化“大餐”,宁波在全国率先实行公益性文化项目政府采购制,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实施“千场电影万场戏剧进农村”,农民还可以自己选择节目单。

  为让老人安享晚年,居家养老模式被不断丰富和延伸,目前已覆盖50万名城乡老人,涉及全市94%的城市社区和30%的村,6000名特别困难的居家老人享受政府或村集体购买或补助的养老服务。

  为让群众无后顾之忧,宁波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全市人群,在全国率先进入了“全民社保”时代。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最容易就业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公众首选宜居城市、全国十大最满意城市等城市“金名片”纷至沓来。

  去年底,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宁波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入选省十大民生工程。

  一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画卷正在四明大地徐徐展开。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