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两会代表委员“问诊”甬企“用工荒”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23 09:13:48

  昨天下午,驻甬部队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严龙 胡建华摄)

  昨天下午,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记者周建平丁 安摄)

  新春伊始,宁波不少企业面临“招工难”,普工、一线操作工频频告急。紧扣现实热点,“招工难”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大家积极建言、踊跃献计,为宁波企业用工“把脉问诊”。

  招工难,宁波企业的共同难题?

  在春节后的多场招聘会上,宁波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揽人”:现场加工资、增加福利、提供空调宿舍、带薪年休假、制定培养计划……但即便这样,收获却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企业不存在招工难的情况。”记者从市人大代表、宁波和邦集团董事长陈常锡这里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春节后,员工全部按时返回,在人力资源市场前来应聘的工人数远远超出了我们给出的岗位数。”

  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副主席姚晓东结合对宁波723家企业进行的用工需求专项调查分析,规模大、效益好、关心员工的企业招工容易,职工返企返岗率较高,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招工比较困难;服装、电子、文具、机械等制造行业以及餐饮商贸行业用工缺口较大,而高科技、金融、旅游、房地产等企业员工流动率低,用工需求增长不大。

  招工为什么这么难?

  其实,近几年,宁波制造业企业逐年上调员工的薪酬,对员工的管理也更加人性化。但是,与此相伴随的却是一年难过一年的招工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是企业用工需求增加、部分岗位薪酬难以满足劳动者需求、竞争加剧致使劳动力分流等因素叠加的结果,是市场调节劳务供求的正常反映,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招工难’和‘就业难’将长期并存,就业结构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市政协委员、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史跃萍分析。

  在市人大代表、北仑区新碶街道银杏社区居委会主任徐慧看来,外来务工者在宁波生活成本高,企业的薪酬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正在缩小,薪酬福利待遇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受制于种种原因,沿海城市对外来务工者的接纳进程依然赶不上现实的发展,导致他们对企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务工主力,宁波外来务工者群体正发生结构性变化,更注重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生活环境和业余文化生活成为新生代外来务工者区别于老一辈外来务工者的基本特征,传统制造业企业不再是他们务工的首选。”市政协委员廖薇薇说。

  用工供求倒挂利大于弊

  对于愈演愈烈的招工难,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宁波企业“招工难”短期内难以缓解。

  “从短期来看,用工难对宁波经济和企业造成压力较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服装、机械、家电、文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可能导致部分企业产业区域转移,甚至倒闭破产。劳动保障职能部门正在积极应对。”史跃萍委员分析,但从长远来说,会促使企业稳定用工,积极采取措施将企业发展与职工福利待遇提高及发展紧紧结合起来,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

  姚晓东委员认为,对外来务工者来说,“招工难”也将扭转长期以来工人在劳资博弈中的弱势地位,给予他们更多的就业选择权和薪酬话语权。

  企业要为转型“储才”

  “招工难”折射了宁波正在发生的产业变局。对大多数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在加快技术改革步伐、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人才储备刻不容缓。

  “引进外地人才能有效解决企业急需,但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从企业现有员工中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双赢。”市政协委员诸国平认为,要改变目前人事、劳动、教育、文广等部门多头管理的格局,整合资源、落实责任、提升宁波再教育水平。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高端培训和职业培训。充分发挥宁波高校的作用,面向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职业培训,政府部门对办学质量和教育进行评估考核,并予以补助。

  宁波日报记者秦 羽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