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代表委员热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24 07:18:31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是宁波“十二五”期间的十项任务之一。今后五年,我市将实现由“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正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市委、市政府做出的这一战略决策立意高远,鼓舞人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继续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未来,当前关键是突破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三大障碍。

  突破一 拆除贸易围墙

  近年来,我市一批外向型企业先行一步,建立了覆盖境内外的营销网络。国内最大的保险箱生产企业永发集团,在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及国内主要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自主品牌产品进入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大物产集团从国外进口的塑料、橡胶、液体化工等大宗工业原料,卖到了新疆、海南、重庆等地。

  “宁波要鼓励外贸企业建立内外对接的营销网络,使其从‘买中国(货)卖世界’逐步转型到‘买世界(货)卖全球’。”市政协委员、市外经贸局副局长丁海滨委员建议说。在他看来,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的围墙正在逐步破除,一些外贸企业既做出口生意又做进口贸易,从宁波口岸进口的葡萄酒卖到了全国各地。

  制造企业也要努力拆除贸易的围墙。此前,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扩内需、促消费是我国的长期国策,我市广大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今后要眼睛向内,深耕国内市场,努力实现内外贸平衡发展。”市人大代表、宁波永发集团总经理胡小良这样认为。

  内外对接的营销网络,可以让企业从容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胡小良代表认为,企业只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才能做成“百年老店”。目前,永发集团内外销比例约为1∶2。“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尽量争取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各占一半,这样可以增加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突破二 不问引资“内”与“外”

  “十一五”期间,宁波在没有优惠政策、缺乏土地供应等情况下,实际利用外资仍达120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44.1%。

  “尽管宁波利用外资五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从事外资管理工作的市政协委员黄敏对我市利用外资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建议,今后宁波要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大力引进一批城市综合体、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同时,加速推进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从泰国、以色列等农业强国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市人大代表、江北区委书记俞雷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加快转变招商思路,坚持内外资并招,而不问资金姓“内”姓“外”。以江北为例,去年底开业的万达广场由大连万达集团斥资20亿元打造,运作成熟后预计可为宁波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创造上亿元的税收;而将于今年建成的来福士广场由新加坡凯德集团投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购物中心。“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的行业巨头,只要能带动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航运物流、创意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我们都欢迎它来江北投资。”俞雷代表说。

  突破三 瞄准标杆做强外贸

  2010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29亿美元,超越天津和辽宁,首次进入全国十强。“从数据来看,宁波已是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市,但我们不应就此裹足不前。”连日来,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消息给予了极大关注。

  如何做强外贸?农工党宁波市委会的政协委员认为,政府要鼓励更多的宁波企业参与境外并购,向国际化努力,打造一批本土跨国企业。“外贸企业要从主要依靠低廉的要素成本,转向凭借自主研发和创新设计、品牌等参与市场竞争。”来自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的市人大代表单谟君,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上述建议。

  “随着宁波外贸总额进入全国十强,今后要拉高标杆,以上海、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为学习标杆,向新加坡、德国等外贸强国看齐,争取成为全国重要的外贸强市。”丁海滨委员认为,“十二五”期间,宁波要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扩大动漫、电视剧、演出剧团等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同时增加高档消费品、新设备、新技术的进口。

  宁波日报记者 俞永均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