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代表发言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25 08:54:56

  加快创建智慧城市

  率先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崔平、秦岭代表说,要以战略眼光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积极引进人才,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城市现代化。

  陈海林、吴以刚代表说,要重点扶持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含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项目和产业,发挥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优势智慧产业发展。

  柯秋红代表说,建议推进广电部门体制改革,整合全市广电网络,成立市属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姚志坚代表说,建议进一步加快“三网”融合进程,将公共数据中心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先期启动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宁波新型信息服务业发展,让广大市民尽快享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更高水平的信息服务。积极筹建面向华东地区的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积极培育信息服务市场,将公共数据中心打造成为可复制的样板工程,提升宁波市信息化的品牌效应。

  王剑荣代表说,建议政府大力建设和培育一批集研发、测试于一体的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和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和中介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物联网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

  朱秀荣、徐剑光代表说,建议政府尝试推进智能红绿灯建设,将全市所有的红绿灯升级为智能化红绿灯,积极构建高效便捷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戎雪海、奕永庆、虞烈芳代表说,“十二五”期间要出台刚性措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扎实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创建。

  丁惠红、王美珍、宋莲琴、胡松如代表说,建议积极落实可再生能源法、节能法等国家政策和法规,出台财政、投资、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在各领域的应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服务组织,加快建设低碳交通系统。

  王利平、席伟达、童汇源、梅迪华代表说,建议市政府科学合理制定专门的石化行业单位能耗标准,加快石化产业功能区的能源供应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推广新型集中供热模式。

  叶小永、李红蓥、张承志、黄建钧代表说,要高度关注新型城市化推进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统筹谋划推进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深入实施“清风蓝天”、“清水绿地”、“清洁城乡”工程,推进宁波经济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

  陆永康、傅洪光、袁霞萍代表说,政府应积极推进“森林村庄”建设,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保护,加大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

  陈宏国代表说,要重视抓好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宁波植物园。

  谢定飞、楼小龙代表说,要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有效控制陆源污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和资源、生态修复活动。

  俞后法、朱云浩代表说,要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与保护,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力度。

  龚建能、余元康、李敏、周昌林、田芳代表说,要加快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推进日常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尽快完善餐厨垃圾管理的相关规定,合理规划餐厨垃圾回收点,鼓励居民分类投放餐厨垃圾,以实现餐厨垃圾的分类集中处置。关注住宅小区、商务楼的电磁噪声污染问题。

  王伯宁代表说,要加快渣土集中消纳场地的规划建设,加大渣土清运行业管理和执法力度,严格从事渣土运输、倾倒企业的准入条件。

  常保平代表说,要高度重视城市内河环境建设管理,明确职责,强化联合治污,构建完善的水体调控体系。

  谢志强、石国强、伊敏芳代表说,要从孩童教育开始,从小事做起,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起节能环保的理念和意识,及时制定出台一些具体的评判标准及约束性指标,通过各种平台、途径和渠道,加强对低碳理念的引导和宣传,尤其是要加强对女性群体的引导,引导她们自觉放弃或改变“快捷消费、一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理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