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石库门建筑——甬城民俗风情的“活化石”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2-27 08:34:03

  石库门建筑的形成

  “皇家库门有来头,石头库门百姓楼。苍苍白发老宁波,哪个不曾楼上走。”这是解放前流传于江北岸一带的民谣,这个百姓楼就是石库门建筑,是近代宁波人的主要居住建筑形式之一。作为中西合璧建筑文化典型产物的宁波石库门建筑,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宁波,鼎盛于20世纪20年代,它占据了当时民居建筑的一半以上,直到今日在宁波江北岸外滩一带仍有老宁波人居住在石库门建筑中。石库门建筑作为典型中西合璧的“宁波近代民居”,在宁波近现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世纪中期以后,在宁波外滩一带出现了用中国传统的“穿斗式”木结构加上砖墙承重方式建造起来的早期石库门住宅,虽然这些宅主人接触西方建筑文化较早,但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仍起着主导作用,其建筑主体仍具有浓厚的江南传统民居的空间特征,但在布局上参照了西方联排式住宅,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由于这类民居门较多,其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就堂而皇之地称为“石库门”。宁波人一般喜欢用当地产的鄞县梅园红石作门框,加上黑漆厚木的门扇和一副铜环,这便是宁波石库门的典型特征。

  石库门的出现不完全是历史的偶然,似乎是一种城市化生活的必然。20世纪初是石库门建筑的时代。在四通八达的弄堂里,小型的商铺、货栈、酒馆、饭店、钱庄、报社、书场、印刷厂、实业社等大都以石库门为据点,百业俱全,仿佛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庭不再适合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生活,以往长期习惯于合居在一个“大屋”的大家族开始分崩离析,适合单身移民和独立家庭的中晚期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了,从三楼三底的宅院变为两楼二底或一楼一底的石库门建筑,然而总体规模上大大扩展,并且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砖木结构,空间越来越小,形式、花样却越来越多。至上世纪三十年代,石库门达到全盛时期。

  宁波第一幢石库门建筑具体出现在哪一年、哪个位置已经无法考证,早期的石库门建筑在岁月流失中大都已消逝得无影无踪。现在位于江北区天福巷11—18号的“恒裕坊”算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了。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