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海曙区文化馆: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新形态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2-28 09:22:14

  中国宁波网讯 在以往公益性免费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海曙区文化馆近日向社会推出六大免费公益文化服务,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确保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这六大免费公益文化服务分别为:“百姓文化课堂”免费向街道社区、都市文化联谊会各成员单位开设艺术辅导课;免费辅导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及文艺节目;免费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策划;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送文化进社区;免费为社区文艺团队提供排练、活动场地;免费为社区提供公益性文化活动演出服装。

  作为省、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海曙区文化馆早在1993年开始就对文化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成为中国文化馆改革的先行者。

  “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通过改革,创新机制,增强活力,解放文化生产力,最终还是要归结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海曙区文化馆馆长王燕芬说,而要增强服务能力,首先就要壮大自身实力,提高竞争力。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现事企分离,创新运行机制,实行财政投入与企业反哺、政府定向投入与面向社会招标的临时动态投入、文化产业保障与扶持等“三结合”,海曙区文化馆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体现先进文化建设需求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拓宽了发展渠道,为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服务功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新形态为重点,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海曙区文化馆对构建新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创新性地提出完善网络“建文化”、立足基层“种文化”、丰富活动“送文化”、注重品牌“拓文化”、拓宽领域“享文化”、打造精品“塑文化”,六贯齐下,逐步建立多层次、均衡化、全覆盖的文化服务网络,集聚优质的社会文化资源,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推出“家门口文化”、“四个一批文化建设工程”、“社区文化博览会”、“广场舞蹈大家跳”、“我们的节日”等一大批品牌文化活动。已开办3年的“百姓文化课堂”免费向公众开放,至今已举办66场,内容涉及声乐、器乐、舞蹈、书画、戏曲等艺术门类,听众已达6000人次。

  自2000年至今,海曙区文化馆一直坚持送文化到社区基层,2010年到社区免费演出62场,而文化馆与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宫构成的三级文化网络,去年联合为公众免费演出380场。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面广量大、富有创造力的群众文化大军,是提高区域文化品质的重要支撑。目前海曙区已建有社区艺术团队245支,其中文化馆直属精品艺术团队19支,总人数955人。仅去年一年,19支艺术团队就演出349场次,受益群众30多万人。东海女子萨克斯乐团、月亮湖中老年女声合唱团等艺术团队还获得全国大奖,并走出国门开展交流演出。

  精品创作是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准的标志之一。海曙区文化馆挖掘海曙历史文化内涵,抓好文化精品创作,创作、表演、辅导的报告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女声表演唱《网络女孩》、舞台剧《好人王延勤》等20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各类奖项。

  海曙区文化馆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争先创优,走出了一条有特色、见实效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先后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一级文化馆、全国先进文化馆。

  宁波日报记者谢安良 通讯员张大健

  短评

  关键是创新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是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均等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新体制下的海曙区文化馆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新形态建设,“建文化”、“送文化”、“种文化”结合,以文化馆为龙头(示范性),以社区和近郊“十五分钟文化圈”为基础(普遍性),以都市文化联谊会为纽带(社会性),以文化团队和文化活动为抓手(经常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大众创造、人人享受”,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作有效的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建设一流设施、一流产业、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效益、一流品牌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目标,海曙区文化馆已经成为宁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样本。

  (谢安良)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