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象山:“短工队”救急用工荒 是喜是忧?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3-04 07:50:16

丁安 绘

  这几天,笔者在象山一些针织服装企业采访时发现,面对用工荒,一种在各厂轮流打工的“短工队”应运而生,并大受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欢迎。据当地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春节过后,在象山至少活跃着二三十支这样的“短工队”。

  这些“短工队”一般有10到30个工人,多为亲友、老乡或同事关系,有专门的工头负责与厂家联系业务。

  “哪家忙不过来就去哪家解燃眉之急。”来自湖南的高龙,在象山企业打工已经10多年了。春节后,他也组织了一支20余人的“短工队”。他告诉笔者,要加入他的队伍也是有要求的,基本上是有过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80后操作工以及新出来打工的90后。目前,他的队伍已与当地五六家中小企业形成合作关系。

  据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透露,“短工队”工人的工资要比固定工高20%—40%,目前一般的车工月薪是1500元-2000元,而以80后新生代外来工为主的“短工队”,每人的月工资则在3000元以上。不过由于适应了企业灵活用工的需求,这些有点像装修工程队的流动打工一族非常抢手。

  其实,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短工队”的出现绝非象山一地的个别现象,各地都不同程度地活跃着“短工队”的身影。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短工队”的活跃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宁波外贸经济具有季节性特点,在旺季雇用“短工队”突击订单,可降低用工成本;另一方面是新生代外来工外出打工除了挣钱外,不少人是为了开阔眼界,而“短工队”模式适合他们“旅游型打工”的需求。

  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短工队”在缓解企业用工难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和带队工头多为口头协议,带队工头和工人之间也不存在雇佣关系,若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工伤事件,缺少法律责任认定和劳动纠纷处理的依据,无法保障相关各方的合法利益;由于“短工队”工人工作不固定不连续,无法成长为熟练技术工人或者技术人才,也使企业转型升级缺乏后续力量。

  对此,有关人士认为,作为新生代外来工,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生活观和就业观也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更注重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自然也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短工队”的盛行突显了当前中小企业的短视心理,虽能暂时解决用工难,但无法根本解决企业的后续发展,随着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产业大转移加剧,相关部门必须保持敏锐的触觉,做好调研,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现象,从而保持企业的后续发展与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

  宁波日报记者 王量迪 象山记者站 丁 华 陈光曙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