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慈溪市掌起镇的宓贤明就摇着自己的手摇车来到五姓点村自己的“乐园”报到了。
和“家长”邹黎明打过招呼后,他来到休息室,开始了工作。“这里可好了,以前是他们催我过来,现在是我每天盼着来。”
宓贤明口中所说的“乐园”就是掌起镇残疾人阳光日间照料中心,“家长”邹黎明是这里的负责人。
残疾人免费提供自家楼房
邹黎明有一条腿微瘸。就是这点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小残疾,却让她从小遭遇了不少白眼。
感同身受,她对残疾人就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能想象完全失去腿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残疾人想正常生活已很不容易,甚至一些智力残疾的人,自己的家人都嫌累赘。”看着镇上的残疾人伙伴,年过四旬的邹黎明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去年,在掌起镇残联的帮助下,邹黎明把自家一幢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房子进行了改装,她要为残疾人办一间日间照料中心。白天,残疾人可以托管到这里,不收一分钱,提供免费的午餐和简单培训。
这样一幢楼房一年可收租5万元,而她的生活并不富裕,自己在妹妹开的饭店工作,丈夫务农打工,儿子正读大学,对此许多人都不理解。邹黎明只是默默地坚持着,“我们的照料中心叫做阳光日间照料中心,我就是想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沐浴阳光。”
邹黎明为了让残疾人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费了不少心思。去年4月,阳光日间照料中心开始装修。4个月的装修期,她每一天都要挂心。“既要看上去温馨又要设施便利”,邹黎明顾及部分残疾人出行不便,还请了专业设计公司进行设计。
照料中心现在还设了专职管理人员1名,兼职医务人员2名,护理人员7名。去年,照料中心被评为“省级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
照料中心成了残疾人温暖的家
“你看,叶利群以前非常不合群,总是大哭大闹,现在很听话,精神也好多了!”
“还有叶威,一年前的他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现在自己都能独立解决了,还能干干手工活呢!”
在现场,邹黎明不仅能够说出每人的名字,还能说出他们令人惊喜的变化。
“我耳聋,腿又不行,和人交谈靠助听器,出行靠手摇车。”宓贤明告诉记者,他希望找个地方上班,却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招他为工。去年8月,他进入照料中心,“起初我不愿意来的。呆了几天发现这里很好,不仅有免费午餐,还有人帮忙找来一些我们能干的手工活,我也终于能领工资了!”
慈溪市残联理事长陈伟凯说,残疾人日间照料工作一直是个难点,不仅亲人受连累无法工作,康复训练也不够专业,一些轻微残疾人更无法得到工作。2009年起,慈溪市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日间照料工作,市镇两级残联给予一定补助,自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在逍林镇正式开始运行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已经有1家公办、7家民营照料中心,入托189名残疾人。
在各家照料中心,不仅有电脑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培训室、心理咨询室、辅助器具室各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房间,还有床铺、康复器具、益智类玩具,更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这里能够集康复训练、技术培训、文体娱乐、日间照料于一体,提供介于机构与家庭之间的康复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不仅减轻了家人的负担,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还能通过简单的来料加工,赚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宁波晚报记者胡菲通讯员雷晓芬王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