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出资990万元重奖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3-11 07:10:23

科技表彰大会上,市领导为获奖者颁奖。 记者 刘波 摄

  昨天,我市召开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暨科技奖励大会,一大批在科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英才登上领奖台,接受市委、市政府的嘉奖。他们如明星般在闪光灯前亮相,接受全市人民崇敬的目光。其中孙平范、何加铭获得了2010年度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

  本次大会表彰了2个科技创新特别奖、10个科技创新推动奖、10个科技进步一等奖,20个科技进步二等奖,50个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委、市政府共出资990万元用于此次奖励,其中科技创新特别奖每人奖励60万元;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每项奖励30万元,二等奖每项奖励15万元,三等奖每项奖励5万元;科技创新推动奖每人奖励2万元。

  孙平范:17岁从商的科技创新专家

  获得60万元奖励的孙平范西装笔挺,在领奖台上意气奋发。今年42岁的孙平范,17岁开始从商。尽管学历不高,但他特别重视学习和研发。自主创新是他的最大法宝,在获得的众多国家专利中,他作为第一发明人的有34项。

  上世纪80年代末,慈溪有个白沙针织市场非常繁荣,20岁不到的孙平范在那里开始接触手摇横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研发的全电脑横机开始进军国内市场,但“买一台横机的价格相当于500台手摇机”,国内许多针织企业因此望而却步。

  2003年,孙平范回到老家慈溪,成立宁波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他把多年的经营积蓄全部投入全电脑横机的研发、生产中,甚至把银行贷款也押进去。

  一开始他就认定“核心技术一定要自己拥有”。由于国内还未开发此类产品,为了成功实现产品研发方面的突破,孙平范广泛联系行业内的学者和专家,并远赴中国台湾、日本等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并组建优势团队进行研发。300多个日日夜夜,孙平范和专家、工人们一起泡在机器房里。终于,第一台全电脑横机的模型样机出来了。孙平范带着他不断调整、试制出的第一台全电脑横机的模型样机“慈星”。

  “全电脑横机2个工人的生产能力,已经相当于传统手摇横机20人的生产能力。”电脑横机的产品多样性以及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引来了换机高峰,“裕人”成为这股换机潮流中最大的国产品牌受益者。

  2005年,“裕人”的全电脑横机基本成熟定型并衍生出系列产品,完全拥有了全电脑横机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并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如今,“慈星”显然已成为该领域的引领者。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多元,实现利税6亿元。

  何加铭:中医世家出了个通信专家

  同样获得60万元奖励的何加铭教授62岁,走路节奏很快,热情似火,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至少要年轻10岁,而且思维跳跃。

  何教授出生于杭州一个颇有名望的中医世家,他本应成为何家第五代中医传人。然而,他却转身投入了通信行业。

  2000年,他作为高级人才被引进到宁波大学。在学校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创办了宁大通信技术研究所和宁波移动通信工程技术中心。他是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但他给研究生讲课几乎没上过讲台,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台上“手脑并用”。

  他说:“我的脑子可不比上年轻人快,好用。但我有的是时间。泡实验室,你在,我在。你不在,我也在。”何加铭平时就住在办公室里,办公室旁边的小屋有张床,就是他睡觉的地方。除了开会和偶尔外出吃饭,他基本不会离开研究楼。到宁波工作快10年了,他在杭州的家总共住了不到30天。

  何加铭非常看重自主创新,一直致力于研发出在通信基站系统和终端方面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他说:“只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中具备竞争力。这正是目前多数国内企业缺乏的。”

  何加铭带领团队主持开发的“面向行业的终端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及技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解决了多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技术成果已被50余家终端企业采用,其中上海优思公司应用了成果技术的整机近三年新增销售18.7亿元。

  东南商报记者卢科霞 通讯员张彩娜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