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人类向往的居住地,有专家称:21世纪将是城市世纪,21世纪的竞争也将会是城市之间的竞争。进入新千年以来,各地都在快马加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少地方以快速城市化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
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蓝图,“十二五”规划纲要以新型城市化为统领全篇灵魂,把新型城市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推动力,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根据纲要设定的预期目标,未来5年,中心城区建设发展实现五年新跨越,城市辐射带动和高端要素集聚功能显著提升,人口达到45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新兴小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市城市化率达到68%以上,实现城镇建设的重大突破。
中心城区加快改造更新
《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市将以更大气魄、更快节奏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完成投资600亿元,拆迁4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安置房面积700万平方米,实施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一批城市景观区、城市综合体、城市文化区和特色街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重点区块改造更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区建设“三年新突破、五年大变样”,建成一流幸福家园。
加快六大片区十九个功能板块等重点区块改造更新是《规划纲要》的亮点,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根据《规划纲要》,未来5年,我市立足于更高起点谋划城市总体功能布局,高效率推进重点区块改造更新。推进文化商务区、明月湖板块、三洞桥板块、白沙板块、楼家板块等新城河北段综合改造,建设成为富有现代化气息的行政、文化、商务中心,融合体育健身、休闲居住等功能,重点突出新城河景观轴线,塑造层次丰富“亲水亲绿”的滨水空间,打造多功能集聚的“主中心,新城东”。推进隆兴板块和天香桥板块等新城河南段综合改造,融教育、居住、商业、休闲等多样化功能于一体,打造环境优雅静谧、文化氛围浓厚、景观开放大气的文教生活区。推进万亩畈板块、墙里-西华头板块、城东现代商贸板块等城东片区综合改造,以生态休闲、生态居住、新型商业功能为主,重点突出万亩畈田园观光、生态休闲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绿肺”、天然氧吧,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乐居佳地。推进城南板块、景观大道板块、乌山板块等城南片区综合改造,融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低碳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重点突出景观大道建筑精品、乌山文化古韵展示和城南绿色、生态、低碳居住功能,打造城区南部门户、城市新景。推进城西休闲商贸板块、三碰桥板块、马家路板块等城西片区综合改造,建成集休闲商业、生活居住、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商贸区和现代生活区。推进新潮塘板块、周塘西板块、石桥头板块等城北片区综合改造,建成以居住为主、环境品质一流、服务设施完备、社区管理优良的大型居住示范区,打造“和谐亲水新社区”。
强镇建城新跨越
《规划纲要》提出,围绕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在集中力量增强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同时,我市将进一步深化“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市域空间结构,开发建设杭州湾新城,重点培育发展观海卫、周巷、龙山三个小城市,促进片区统筹发展,推动中心镇由农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转变,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观海卫镇将依托现有城镇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打造成为浙东生态休闲文化名胜区、宁波北部综合性工贸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市域副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0万人。
周巷镇以列入省重点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整合集聚各种优势资源,打造成余慈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工贸联动、功能复合型的现代化小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5万人。
龙山镇将发挥镇区一体的优势,依托较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新城建设和产业集聚,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旅游生态宜居功能区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5万人。
其他各镇致力于提升城镇功能,明确功能定位,培育自身产业特色,形成小城镇发展的独特优势;加快交通、生态、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中心城区、小城市的空间联系,改善小城镇面貌;深化区域统筹发展,形成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小城市之间、小城镇与中心城区之间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市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建设农村新社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优化村庄布局。以村庄布局规划为导向,培育形成30个中心村,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12个,提高中心村对农村人口的集聚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中心村集聚;突出城中村、城郊村、镇中村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房两改”,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建设农村新社区。全面推进和深化农村社区服务,加强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建立以就业帮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健身养老等为重点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提升和服务创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幽静、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河道、农业面源污染等深层治理,推进森林村庄建设,加强村庄、庭院绿化和生态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建成“美丽乡村”,以城乡一体化的实际成果造福新老慈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