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楼菜场里现在只剩十几个摊位,听说余隘菜场马上也要拆了,以后买菜该去哪儿呢?”这些天,随着余隘地块城中村拆迁改造的进度加快,住在明楼的一些“马大嫂”们常常聊起这个让他们烦心的事。
菜场内外“冰火两重天”
近日一个上午,记者来到明楼菜场,从外面看去,明楼菜场的标志已经缩到了一角。据周围居民称,近年来,菜场约五分之四的位置已经被出租或挪作他用。而随着菜场经营场地的缩减,居民们感到菜场内剩余摊点的菜价日渐高涨。
进入菜场,冷冷清清。记者数了一下,开张营业的只有十一二个摊位,由于顾客寥寥,不少摊主打着哈欠发着呆。在记者逗留的半个多小时内,来此买菜的人很少,多半是借道穿行的。
与明楼菜场的冷清不同,菜场后早点摊边热热闹闹,除了吃早点的人,这里还是不少大妈们聚会交流的场所。记者注意到,三五成群在此聊天或者吃早点的居民,手里多半拎着篮子、袋子,装着各种各样的菜,但看起来,大多不是从身后的菜场采购的。
摊主居民各有怨言
张大妈今年73岁,是纱厂退休职工。她告诉记者,住进明楼东区已经十几年了,以往她常在明楼菜场买菜,但现在她常去的是附近余隘村的菜场,有时也会去附近的超市淘些特价菜或时鲜。张大妈说,本是家门口最方便的菜场,现在越来越少去,主要原因是里头都是“独份生意”一口价。
记者和张大妈攀谈时,一位胖乎乎的黄阿姨凑了过来,她住在附近的明北社区。说起买菜这事,黄阿姨皱起了眉头,说这周围有明东、明北、明园、常青藤等多个小区,人员十分密集,但菜场只有余隘菜场和明楼菜场。黄阿姨如今常去的是余隘菜场,她分析说,“余隘菜场大概是摊位便宜,那里摊子多,东西多,大家都爱去,货色进出就快,而摊主有了竞争,利润也薄。所以那里东西新鲜,价格相对也实惠。”不过让黄阿姨担心的是,如果这里一拆,配套跟不上,他们这些退休在家的还好,好歹有空闲跑去曙光、白沙等菜场买菜,可一些双职工“小年轻”,这菜篮子可就越来越难拎了。
而对于如今的景况,菜场的很多摊主同样牢骚满腹。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他记得明楼菜场是1997年4月28日开始营业的,他从那时起就在这里设摊。以前菜场规模大,很多居民愿意来这里买菜;如今,来者寥寥,守着这样一个摊位,感觉如同鸡肋。
实惠和放心,居民企盼契合点
记者走访了周边几个社区,社区负责人给了记者如下的数据:明东社区目前常住居民2300户,明北社区居民1300户,明园则有1400户居民,而最大的常青藤社区有3800户居民,加上附近一些小型住宅区,可以说,明楼地带辐射的居民有上万户。
居民林先生对记者讲述了他的观点,上万户居民的菜篮子,是一个很大的需求,即使在余隘菜场和明楼菜场共存的情况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周边也依然活跃着不少马路菜场,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了居民的需求和消费力。今年以来,在有关部门的整治下,周边的马路菜场消减了很多,然而,在整治市容环境,压缩马路菜场的同时,居民们也希望,管理部门可以合理加以引导,给予正规菜场以更大的生存空间,让居民们能够吃得实惠又放心。
宁波日报记者 周 琼
(报料人:林先生手机尾号: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