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招工难 宁波"三招"应对结构性"用工荒"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3-24 07:40:11

丁 安 绘

  今后,用工市场部分宁波企业“招工难”与部分群体“求职难”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缺工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一些低技能劳动者又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如何加强二者的对接,在缓解缺工企业“招工难”的同时,为低技能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

  技能培训促转型

  企业要破解“招工难”,转型升级是唯一的出路。作为一家文具生产龙头企业,宁海得力集团近年来通过自动化改造,节约用工450名,大大压缩了企业的用工量。与得力集团一样,双鹿电池、广博集团、华缘集团等一大批较早踏上转型升级之路的宁波企业,春节前后并未受到“招工难”的冲击。

  “企业转型升级,人才保障是关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技处负责人说,近年来,宁波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拓宽培养路子、建立表彰激励机制等措施,初步形成政府、院校、企业三方携手培训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技能人才梯队建设稳步发展。

  “技能型人才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能降低企业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这样就能很好地消除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国安表示,技能型人才逐步成为企业用工主体后,原来广泛存在的临时性的用工模式将越来越少。

  目前,宁波每年安排逾亿元技能培训资金,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和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培训。

  政府搭台拓“荒”引员

  春节后至今,宁波已有163家企业组团赴外地招工,一些薪酬较高、福利待遇较好、用工规范的宁波企业受到了当地劳动者的青睐,更有不少职业院校的负责人赴宁波考察,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寻找“婆家”。

  “劳动力尤其是技能型劳动力已经成为各地争抢的‘香馍馍’,我们通过搭建区域劳务合作和校企合作平台,吸引适用劳动力来宁波务工发展。”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陈勇表示,通过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宁波企业与外地职业院校开展了广泛的劳务合作,累计与25个省(自治区)、市的353个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不仅如此,劳动部门还瞄准学校的“准蓝领”,推动甬企和省内外796家技校职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当然,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各家企业能吸引多少员工、留住多少技工,那就看各自的实力了。”鄞州一家铸造企业负责人坦言。

  花钱招人不如用心留人

  来自劳动部门的调查显示,全市94%以上的企业有意提高薪酬待遇,部分区域企业工资涨幅已经达到15%。但即便这样,不少外来务工者并不“买账”,“工资高固然好,但企业的和谐氛围也很重要,老板关心员工,大家和和气气,干起活来也舒心。”在笔者日前的采访中,来自安徽芜湖的王增发说。

  “随着宁波民营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企业越来越注重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企业的和谐氛围也愈加人性化。”陈勇介绍,慈溪宏一电子有限公司为老员工发放工龄补贴、奥克斯等大企业每年春节包车送员工返乡、中华纸业负责人与员工共吃年夜饭,企业的这些温馨举措大大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

  宁波日报记者 秦 羽 通讯员 吴小玲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