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前不久的一场火灾,使暂住在镇海棉丰村的王志刚损失惨重;两天后当地政府送来的1000元救急钱,又让他感受到身在异乡如在家。镇海区在全市率先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政府临时救助范围,并推行规范化救助“七步法”,使“雪中送炭”更加及时。日前,他们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镇海,当困难群众生大病、遭遇灾害时,在得到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政府和社会的帮扶后,如果日常生活依然无法维持,便可以申请200元至1万元的临时救助。过去,临时救助由民政、劳动保障、工会、残联等10多个部门多头负责,互不通气。现在,该区建立了区、镇(街道)两级帮扶信息平台,统一了临时救助的申报、审核、查询、报表和政策发布,避免多头救助。同时,把持有《暂住证》两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也纳入平台,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与本地市民同等的救助。
住在招宝山街道的何建平两年前被确诊患了胰头癌,因为家贫,民政部门分五次发放了2万多元的临时救助款。如今,镇海城乡全面实现了社区化服务,建立了88个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室。只要接到困难群众求助,他们就会启动救助“七步法”,即一查(实地了解)、二问(问本人实际困难)、三听(听群众意见)、四填(提交相关证明)、五核(核实情况)、六审(镇、街道审查通过)、七批(区民政部门审批),既保证临时救助的公正、公开,又确保救助通道的快捷。
去年,该区发放临时救助款150万元,受助群众1200人次,其中有10%左右是外来务工人员。今年,该区再次简化临时救助审批环节,救助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由镇、街道直接审批;金额在300元以下的,由社区审批并当场发放。
罗涟浩 张如新 张寒 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