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天之海大厦围墙里的九块石碑为何得不到保护?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3-30 07:11:08

图中老人在指点这些石碑。

  海曙大梁街天之海大厦的院子东面,沿着黑色铁围栏有一排2米多高的柏树,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柏树后面的铁栏杆里嵌着宝贝——9块属于鄞县城隍庙的清代石碑。不过,它们看上去已显得“残”不忍睹。

  现状 九块清代石碑“残”不忍睹

  昨天,记者实地查看了“躲”在柏树后面的这9块石碑。这些石碑均高约2米、宽约1米,被嵌在一道用作围墙的铁栅栏中间,材质为宁波特有的梅园石。几乎每块石碑都可用“残”不忍睹来形容:它们的下半部被抹了水泥,裸露在空气中的上半部则爬满了藤蔓类植物。有几块石碑甚至被打了孔,上面挂着锈迹斑斑的铁架子。“这是当初天之海大厦安装中央空调设备时留下的痕迹。”一位热心人告诉记者:“目前的这种状况会导致这些石碑进一步风化,再不加以保护,恐怕用不了几年就完全看不清碑文了。”

  据悉,天之海大厦地块之前是鄞县城隍庙所在地。1993年建造天之海大厦时,鄞县城隍庙被毁,这9块石碑是鄞县城隍庙原址留下的遗物。

  价值 碑文内容大多为清代行业规章

  “它们是研究这座城市经济方面的重要史料。”对我市现存碑碣深有研究的天一阁副馆长章国庆告诉记者,这9块石碑都是当时官府的勒石永禁碑或告示碑,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大多数体现了当时制定的行业规章。

  章国庆和海曙文管所所长裘燕萍编著的《甬城历代碑碣志》收录了这9块石碑文。记者看到,碑文中涉及的行业有刻字行、伞骨行、锡器行、水果行、石匠业等,内容也五花八门。比如,正中间的石碑立于清同治九年(1870)六月,是当时的鄞县知县告知县城里的杂货店,不准销售泥塑的孔子像;最北边的石碑,立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五月,内容是当时的宁波府长官禁止公务人员借口公务需要到锡器铺巧取豪夺。“它们对研究清代宁波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行业组织的运作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章国庆说。

  建议 或原址保护或迁到明州碑林

  这9块石碑的命运其实早已受到市民关注。2009年5月,就有市民在网上向有关部门建议:“保护大梁街鄞县城隍庙遗址的9块石碑。”

  昨天,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介绍,这9块石碑由宁波天之海公司承管,“目前的保护状况确实不尽如人意。”他认为,最好的保护方式应该是原址保护,为石碑建个亭子或用玻璃钢将它们罩起来。不过,徐炯明同时认为,鉴于碑刻是可移动文物,也可以对9块石碑进行迁移保护,“最好的地方就是天一阁的明州碑林。”

  徐炯明表示,文物部门会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争取早日拿出对9块石碑的保护方案。而天一阁博物馆馆长虞浩旭也对记者表示,若文保部门同意,天一阁愿意接收这9块石碑。

  宁波晚报记者梅子满/文龚国荣/摄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