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葬纪念碑模型
中国宁波网讯 将骨灰撒向湛蓝的大海!说了多年的海葬终于要实施了!昨日,市民政局主持召开海葬研讨会,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海洋渔业局、市海事局、市殡葬管理所等多家单位,就《宁波市骨灰海葬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现在就可电话登记了
“现在就可以来预约登记了!”记者从该办法中看到,海葬的主办单位为市民政局,协办单位为鄞州区同泰嘉陵陵园(海葬服务部)。需要海葬服务的市民需提前进行电话登记,并告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电话、死者姓名。
海葬服务部将根据登记情况确定海葬时间,并发通知给已登记过的市民,告知收费时间和注意事项。然后,市民带好准备撒海的骨灰和火化证明,在缴费后将骨灰交由服务部的工作人员统一装袋、编号,并免费保存至海葬当天。
在确定海葬时间后,市民到指定的出发地点上车,并领取骨灰,前往码头乘船,参加海葬的家属一般每户不超过5人。在船上,将举行一个简单的集体告别仪式,在向回归自然的先灵们告别后,再将骨灰和鲜花拌在一起进行海葬。
最快今年冬至可举行首次海葬
在海葬举行的时间上,《办法》规定,一般在清明前后的3、4、5月和冬至前10、11月,根据报名人数来确定具体的时间。“上海每年有2000人左右的海葬量,可以举行好几次。”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从现在开始报名,今年冬至前,宁波能凑齐五六十人,就可以组织第一次海葬仪式了。
“以前每年都有四五位老人来电话询问,宁波可不可以举行海葬。最近一两年,打来电话咨询海葬的人也越来越多。”在研讨会现场,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徐仲敏讲了一位柴大伯的故事。这位60多岁的柴大伯子女都在国外,他一贯倡导厚养薄葬,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在去世后把骨灰撒向大海,“我这样想是为国家节约土地,何况人死了,用什么方式告别又有什么关系。”徐仲敏说,正是越来越多的柴大伯出现,敦促着他们认真考虑在宁波推行海葬的可行性。
海葬免费还可获一定补贴
“现在宁波开展海葬,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徐仲敏介绍说,首先,法规有要求,2003年1月1日实施的《宁波市殡葬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骨灰可以安放在骨灰存放处,也可以在公墓、经营性墓地内墓葬、树葬、草坪葬或海葬等,提倡不保留骨灰。”
其次,环境保护有要求,宁波是个人多地少的城市,同时又是海洋大市、港口城市,倡导海葬应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下一阶段深化殡葬改革的努力方向。
再次,有开展海葬的经济基础。大连、青岛的海葬全部实现了由政府“买单”,这是鼓励老百姓选择生态殡葬的有效办法。“目前我们也正在就具体补贴的金额进行核算,但可以肯定的是,宁波施行海葬的基本费用也将由政府买单,丧户还将获得一定的补贴。”
设立海葬纪念碑供后人祭奠
“逢年过节在过世亲人坟前烧纸钱是晚辈的义务,但要是骨灰撒入大海,应该到哪里去祭奠亲人?”70岁的王老师是干休所的一名离休干部,他直言自己能接受海葬,但对于海葬后,亲人没有固定地点前来祭奠感到很忧虑。
“这个问题我们已有所考虑,不妨建立一座海葬纪念碑,将海葬者的姓名都刻在上面,以方便后人来悼念。”同泰嘉陵总经理沙力表示,他们陵园可为这些海葬者建一座纪念碑。随后,他展示了海葬纪念碑的设计图稿,纪念碑被做成风帆状,寓意生命之帆,四周是鲜花和海浪。
相关链接
海葬先行城市的做法
青岛:199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海葬,每年清明和农历十月初一各举行一次。20年来,青岛共为4500多具骨灰实行海葬。选择海葬的人士多为学历较高或思想较前卫和收入较低的家庭。
上海:1991年首次举行骨灰撒海活动,至今已20年,海葬骨灰达21196盒,节约丧葬用地约100亩。上海市海葬实行政府牵头,部门组织,公司运作。
杭州:几年前开始试行骨灰撒入钱塘江活动。今年3月28日进行了骨灰撒江,每次约有40-50具骨灰,租用可载100人左右的小船一只,每一次分三批进行撒江,早上8点开始,12点前结束。
舟山:于去年4月1日首次组织骨灰撒海活动,除免费接送、免费提供船只、免费提供花瓣、海葬证、礼仪服务、纪念碑刻字等服务外,对骨灰撒海的每具补助2000元。
宁波晚报记者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