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悼念者常年不断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4-02 07:41:08

昨天,市民在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祭扫。

  临近清明,去墓园祭拜、缅怀亲友的市民多了起来。而位于镇海九龙湖的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情况有些特殊。这几天,大量与捐献者素昧平生的人都涌过来表达追思。有些是住在附近的村民,有些是专程远道赶来的,有些是在祭奠亲友之余不忘看一眼这些可敬的人。昨天,一位市民误将这里当成了烈士纪念陵园,发现弄错后,脚步却没有挪开,脸上满是凝重——“他们不是烈士,却同样伟大。”他最后说了这么一句。

  “你的决定,挺好的”

  昨天上午9点多,59岁的黄素君在几位亲友的陪同下,来到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献上鲜花,又深深地鞠上一躬。凝视着刻有丈夫姓名和生卒年月的那一小块纪念牌:韦坚理,1952.6—2010.12,黄素君含着泪喃喃说道:“你的决定,挺好的。”

  “老韦的墓在北仑江家山,但我想,他应该更喜欢这里。”黄素君告诉记者,丈夫生前是镇海炼化的一名职工。2007年12月,他被查出肺癌,晚期。2010年9月,病情多次反复的韦坚理在镇海区红十字会签下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同年年底,韦坚理走了。他的两枚珍贵的角膜,分别为奉化的王先生和北仑的顾女士带去了光明。

  “老韦的兄弟和父母都是医生,他很早就知道有遗体捐献这个事了。他跟我提出想捐献(角膜)的时候,我其实是很心痛的,不是不愿意,只是很难接受他活生生地,笑呵呵地跟我讲身后事。”回想丈夫的音容笑貌,黄素君不禁又流下眼泪,“他是个好人,我很为他骄傲。一想到他还有些东西留在这世上,我也感到安慰。”

  一个叫江敏的漂亮女孩

  遗体捐献纪念墙上共刻有41位捐献者的姓名,大部分人还附有照片。其中有一个叫江敏的漂亮女孩,照片上的她留着精神的短发,有着标准的柳叶眉和甜笑,黑亮的眼睛里好像还有很多未说完的话。

  一位在墓园里扫锡箔灰的工人在江敏的纪念牌前伫立了很久,然后把一枝黄菊花恭恭敬敬地放在纪念墙下的一排花束中。“这么好的姑娘。”这位工人语气中满是敬意和惋惜,“我来扫锡箔灰的时候,都会来看看她,看看他们。”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江敏生于1975年,卒于2000年3月,是41位捐献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宁波市实现遗体捐献的第一人。另据知情人透露,江敏患的是神经性细胞瘤,治疗期间,社会上很多好心人给予了她关心和帮助,江敏一直就想着通过捐献遗体来回报社会。

  2007年,宁波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建成了,江敏的父母和所有的遗体捐献者家属一样,倍感欣慰,他们有了一个寄托哀思的地方。“这对于我市遗体捐献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江敏的父亲江虎成说。纪念陵园还被列为宁波市红十字青少年教育基地。

  “老朋友,我来看你了”

  “我们的两个老朋友都在这里。”昨天上午,一对老夫妇相互搀扶着,走进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久久凝望着刻有何谦和王德溥名字的两块纪念牌。夫妇俩告诉记者:“(和)何谦是在土改的时候认识的,都几十年的朋友啦,几年前他走了,把遗体也捐了,我们每年都来这里看看他。王德溥是3月份刚走的,他是司法局退休干部,他们夫妻俩约好了要一起捐献(遗体)。5个儿女起先想不通,最后也拗不过他们。”

  纪念墙上,还有一位享年91岁的周忠德老人,他是所有捐献者中最年长的一位。早在2006年,老人就让人帮忙打听怎么办理捐献手续。“他平时话不多,但拿到捐献登记表的那天,特别激动,拉着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老人生前所在的慈溪市周巷老年公寓主任杜秋生回忆说。

  今年3月初,预感自己时日无多的老人多次叮嘱杜秋生,要把他的这件“身后事”办妥。4日清晨,老人走了,他的遗体很快被送往了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供医学教学所用。他的名字和照片,则永远留在了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墙上。

  新闻延伸

  全市392位志愿者登记遗体捐献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自2003年1月1日《宁波市遗体捐献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全市已有268位志愿者登记遗体捐献,实现捐献20例,另有124位志愿者登记角膜捐献,实现捐献23例。其中,2010年全市有48位志愿者登记遗体捐献(实现8例),62位志愿者登记角膜捐献(实现10例)。

  宁波市眼库主任周宏健主任医师表示,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考虑遗体捐献尤其是角膜捐献的事宜了。“2010年,全市有10位志愿者实现角膜捐献,今年又增加了2位,这些角膜捐献者帮助约40人重见了光明。”周宏健说,宁波作为一个爱心城市,正成为一个爱心集聚地,“不仅是本地的市民,周边地区比如杭州、嘉兴的人们也开始加入到捐献队伍中来。”

  宁波晚报记者童程红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