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港学校开展远程互动,实现观点碰撞、教学研讨;用数字星球系统上地理课,学生可感可触,更加直观有效;市民卡、校园卡合二为一,学校管理与社会生活的无缝对接……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应用正融入于宁波教育当中。随着宁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力推进,学校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强烈冲击,宁波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宁波”。
数字校园平台 家校无缝对接
“各位家长,三年级功课多,放学时间有变化,周一和周三3点30分左右放学,周二和周四4点10分左右放学,周五2点半放学,值日生推迟20分钟左右放学!特告知!吴老师。”江东曙光小学301班的学生家长经常会收到班主任吴优娣老师发来的类似地提醒短信。
“在做班主任期间,我实行过许多管理策略,有细致的值日管理,有全方位的岗位职责分配管理,有量化式的课堂作业管理……”担任班主任多年的吴优娣老师列举着她曾经管理班级的各种“招术”。
“而今,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我可以省心不少。”吴老师说,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合力教育好孩子。每当感冒生病的人增多时,我会告诉家长,让孩子在家适当运动,早点睡觉;每当冷空气到来前,我会在消息中告诉家长,天冷,要给孩子多穿几件衣服;每当班级取得成绩时,我也会及时感谢全班家长,让他们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当孩子碰到困难时,我也会把烦恼告诉家长,让他们一起分担!
据该校办公室邵贞贞介绍,学校在实现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后,有力推进了学校无纸化办公。“会议通知、公物报修、课程调整……都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收到。”邵老师说,特别是在岁末年初雨雪天气频仍的时候,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及时给全校师生下发停课通知,让他们少跑冤枉路。
数字化档案管理 促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档案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历史书”或者说“日记本”,印象中都是“深居内宫”。而镇海骆驼中学则把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将文字材料做成档案,更将档案扩展成以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形式加以存储,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和记录教师成长过程中“原生态”的真实场景,全方位展示教师的成长历程。
“这不仅能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做了一件大好事,如果退休后,把数据导出,这流动着的人生轨迹,可能会成为一个老人在孙儿面前‘炫耀’的‘资本’。”有关领导专家评价说。
由于档案管理平台建设需教师自己动手完成,档案中图片、音频、视频等按档案标准处理录入完成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无形提高。此外,通过该平台,促使教师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时进行横向的专业切磋,对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助力明显。“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教师自主获得专业发展,努力尝试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与方法,成为名副其实自主发展的最终的积极建构者。”
数字图书馆 助学生就业创业
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创建了“一网”、“两库”、“三平台”,给学生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信息服务。
一网即“数字图书馆虚拟网”。通过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学校与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等,为本校师生获取共享资源。
两库即数字图书馆机电塑料模具特色资源库和精品家电特色资源库。针对相关企业用户及学生在对口企业实训实习期间提出的个性化文献技术需求,开展咨询、文献传递服务。在宁海模具城实训的该校工学院小王告诉记者,“学校图书馆面向企业开放的特色资源库,让我在企业实训期间,也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边实训边通过学校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学习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有很大帮助。”
除了一网两库,该校还创建了“优秀文化展示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学生共同参与建设平台”等三个平台。学校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配备专门的教师,来鼓励和指导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建设数字图书馆,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推动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
该校副校长姚奇富告诉记者,建设学校数字图书馆,目的是想通过构建动态、开放、互动的数字化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在数字图书馆这个平台相互交流和自我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薛丛川 张光明 张冶红 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