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纪昌德老人手拿锤子、凿子,正在慢慢地雕琢着面前的木偶人。
中国宁波网讯 一项绝迹了60多年的民俗技艺“木偶人响器队”将被重新搬上舞台。日前,来自北仑区白峰镇东港社区年近七旬的老人纪昌德,为留住身边的这项“活遗产”,擦掉尘封了20年工具箱上的灰尘,重拾木工活自制起木偶响器。
据纪师傅介绍,“木偶人响器队”相传于100多年前,由高跷演变而成,由俞明香等人发起创作,后由传四伙、黄金富二人传承而作,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庙会中巡游演出。自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演出后渐渐销声匿迹,失传至今60余年。
据了解,完整的木偶人队伍共有9个,其中1个县令、8个衙役(两个敲锣、两个合钹、两个举旗、两个举肃静牌子),高为1.15米,重约10公斤,人头、手脚等暴露部位材料为木头,用油漆涂抹而成。身体关节部位用木偶金属器械结合,外面穿上表演所需的绸缎衣服,每个偶人各执锣鼓等响器,其中一个七品县令体型略大,排在中间,执袍而行。游行中每人各持一个木偶人,拉动绳子木偶人便会自动敲打响器,表演时各种乐器齐鸣,十分热闹。
“我是凭着自己的记忆开始做的。”纪昌德老人说,他见到木偶响器的时候才六七岁。怀着对木偶响器的喜爱,对木偶响器传承的决心,从去年6月份起,他开始着手制作木偶响器,如今已将4个木偶人的器具凑齐,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出来,妻子为木偶人缝制了衣服。“本打算今年元宵节表演一下,但由于天气原因没能如愿。”老人表示,他将继续完成剩下的5个,并将在明年元宵节正式登场,让大家一睹失传的民俗技艺。
为支持和鼓励老人进行木偶制作,社区提供了表演场地,并帮忙寻找表演人手,还向镇文化站提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北仑区文化馆馆长唐佩娟表示,如果条件成熟,准备将“木偶人响器队”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与郭巨马灯、西门抬阁等一并列入正在筹建中的白峰镇西门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示馆。
北仑记者站 陈未鸣 记者 陈青 通讯员 唐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