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邹黎明:将1000㎡临街房产改成残疾人照料中心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4-07 07:36:49

邹黎明正在手把手教残疾人练习书法。记者 刘波 摄

  邹黎明,今年50岁,看上去就是一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残疾人不管老小都喜欢叫她“大姐”。

  “叶利群以前非常不合群,总是大哭大闹。你看,现在很听话,精神也好多了”,“还有叶威,一年前的他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现在都能独立解决了,还能干干手工活呢”……被邹黎明提到的都是精神残疾人,这些人在她的“残疾人阳光日间照料中心”有了惊喜的变化。

  而谁又能想到,为了办这残疾人阳光日间照料中心,邹黎明不仅捐出了家里的房产,还借了近20万元外债。

  残疾人每天盼着去“照料中心”

  每天早上,慈溪市掌起镇的宓贤明就摇着手摇车来到位于镇中心的阳光日间照料中心。

  “这里可好了,以前是他们催我过来,现在是我每天盼着来。”说起在这里的生活,宓贤明一脸的满足。

  “我耳聋,腿又不行,和人交谈靠助听器,出行靠手摇车,这两样是我的宝,都是慈溪市残联发给我的。”宓贤明很大声地告诉记者。

  由于残疾,宓贤明一直没有工作,经济条件每况愈下。去年8月,邹黎明把他请到了残疾人阳光日间照料中心。

  一开始,他内心并不乐意,“我自己都是一个处处需要人照顾的残疾人,怎么能照顾好其他的残疾人呢?”

  后来,经过几个星期的实践,宓贤明竟喜欢上了这里。“经常有人来看望我们,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还帮忙从一些企业找来适合我们做的手工活,让我们自食其力。”

  “这里的护理人员对我们悉心照顾,除了每天提供免费的午餐和点心,还给我们安排了干净卫生的休息室让我们娱乐、学习。”

  无偿提供近1000平方米街面房

  在照料中心,有电脑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培训室、心理咨询室、辅助器具室等多个房间,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1名,兼职医务人员2名,护理人员7名。这里能够集康复训练、技术培训、文体娱乐、日间照料于一体,提供介于机构与家庭之间的康复服务。

  如果不是经残联的朋友介绍,记者很难想象,这个由近1000平方米的临街房子改成的阳光照料中心,竟是邹黎明无偿提供的,去年8月装修完后开张,对所有进入的残疾人免费提供日间照料。

  “这些房子如果出租,仅一年的租金就有10万元,不仅如此,她还要每天过来照顾35个残疾人。”掌起镇残联理事长郑佰达告诉记者,邹黎明只是在妹妹开的饭店里工作,收入并不高,丈夫务农打工,儿子读大学,还有父母亲、公婆,家庭经济也不宽裕。

  “为了给残疾人一个温暖的家”

  为什么要这么做?邹黎明指着自己微瘸的腿,说:“我这是小残疾,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但因为这点,我也曾遭遇世人白眼,你能想象完全失去腿的人怎么过日子吗?生活已属不易,还会被当成异类,甚至一些智力残疾的人,家人都嫌累赘。”

  也许是对残疾人的生活有更深刻的感触,邹黎明说起这些话时带着切肤之痛。

  “我们的照料中心叫阳光照料中心,我就是想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沐浴阳光。”邹黎明一转话头,看着在座的一个个展露笑颜,也舒心地笑了起来。

  据了解,日照中心没有任何收入,仅靠残联按入院残疾人人数每人每年给予4000元补贴,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剩下的都是邹黎明个人掏腰包。记者翻了翻中心的财务报表,到去年年底,账面亏损已达17万元。

  说起这些,邹黎明反复提到“多亏了市残联和镇里的支持,才能让残疾人有了一个‘大家庭’。”至于她个人的贡献却不以为然:“我是慈溪市人大代表,总要为残疾人做点事。”

  寻找身边的宁波好人

  “人皆可以为尧舜”。在我们的身边,在邻居朋友、同事同学,甚至擦肩而过的路人中,许多都是讲道德、讲文明的平凡好人。虽然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辉煌耀眼的成就,但他们或见义勇为、热心公益,或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或孝老爱幼、宽容友善……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小事,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即日起,本报向读者征集曾经或正在感动您的故事,寻找身边的宁波好人。通过您的推荐和记者亲临现场采访,让更多的好人为大众所知、所爱、所学,让更多的好人、好事为文明城市添彩。

  寻找热线87270000。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王志愿 范亚儿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