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三江人文讲坛:北仑海岸线上的文化积淀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4-10 10:30:14

  主讲人:石志藏  现供职于某金融单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北仑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地方文史研究爱好者。至今已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累计约20万字,多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散文集《心中的“童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全长5080米的霞浦五七海塘

位于新碶的古老的贝家碶

曾经繁荣的穿山码头如今已变成杂货小码头

  早在海洋经济浪潮兴起之前,凭借“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北仑人已经与海洋打了几千年的交道,如今更是加快了步伐,把拥有优良深水港口的北仑三百里黄金海岸线打造得风生水起,沿海的岸线崛起了一座座可靠泊现代巨轮的世界级优良港口,宁波港的核心港区——北仑港早已“港通天下”。

  从海水中“长”出来的黄金海岸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向东凸出的北仑面临极其辽阔的海洋世界,其家门口就是东海,越过琉球群岛便是广袤无边的太平洋,大洋的彼岸就是北美洲、南美洲,右下边则遥指大洋洲,这是一个天然的通过海洋与全球各大洲接轨的开放区域。

  7000多年前,北仑还是一片海天泽国,只有天台山余脉的峙头山和灵峰山,在东海的汹涌波涛中探出“头颅”。地壳运动和大自然风、水作用造成的沉积,使得这块土地艰难地从大洋中“长”了出来,自然界谓之“卷转虫海侵”,史称“海退”。“海退”后的北仑还是“斥卤之地”,或纵或横的山脉周围尽是盐碱沼泽……

  经过数千年洪水冲击和泥沙淤填,又经先祖经年累月的筑塘围垦,历经唐涂宋滩,北仑已形成半岛地形,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大榭岛和梅山岛两个“姐妹岛”,这样的地形造就了北仑区域长达171.2公里的海岸线。

  悠久的海洋开拓历史

  经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北仑地域的沙溪、横山一带就有早期的人类活动痕迹。夏商、西周时,北仑属越国,当时的北仑是人烟稀少的荒蛮之地。

  据北仑地方志编委会的《北仑纪事》记载,秦始皇25年,北仑时属会稽郡下的鄮县。“纪事”中修编的自唐至清的109条大事记条目中,有60条与北仑的海岸(洋)、海防等有关。如北宋宣和4年,《徐竞奉筱高丽图经》载:“三月,徐竞奉筱高丽(朝鲜),途经……大、小两榭山。”即徐竞作为宋朝使者去高丽国(即现在朝鲜半岛),途经北仑的大榭岛海域。南宋建炎4年,(朝廷)设置白峰巡检司(今北仑白峰司沿村)。南宋嘉定8年,峙头建巡检司兵寨,其地遂称司城岙(即现在北仑白峰镇峙头洋涨村)。巡检司在当时兼管海防事务。清宣统2年,穿山港建“可贵”轮埠。2月24日“可贵”轮首航上海-穿山-定海-石浦-海门线。因轮船自上海直航穿山港,穿山逐步成为宁波最东部客流中心和货物中转集散地。从此,穿山港名闻遐迩,故有“宁波穿山”之称。

  在北仑的海岸线上,因其在历史上通过海路向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亚非各国源源不断地输出中国丝绸,成为当时对外商贸的重要通道。北仑港是宁波港的核心港区,而宁波港起源于古老的河姆渡,境内的“句章港”是历史上的重要港口。唐代,宁波港“海外杂国、贾船交至”,成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羽人竞渡,神舟启路”,成为早期宁波港口及北仑海岸线上海商活动的写照。

  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地域历史和商贸氛围,又孕育了后来涉洋过海的众北仑籍“宁波帮”人士。

  让海岸线得以形成的塘和碶

  海岸线的形成与很多事物相关,但主要是拒咸水的海塘和用于排水的碶。

  北仑筑塘有资料可查的历史,可以上推到960多年前。据《镇海县水利志》记载:(北仑筑塘拒咸)始于宋庆历丁亥年间,王荆国公(即王安石)宰鄞时筑王公塘,塘起(小港)孔墅岭下,自西而东,横亘以阻海。(王安石)又在穿山出海处筑堤捍浦为河,于堤西石岩凿三窍为穿山碶。自王安石任县令始,当地先后筑建大小海塘多达百余条。

  至明朝,围塘造碶有了进一步发展。北仑先后筑起了多条海塘,有王公塘、千丈塘、永丰塘、郭巨塘、梅山塘等,有塘必有碶,碶是塘的“眼”,同时,造碶的技术也逐渐成熟,有东岗碶、长山碶、杨家碶、贝家碶、小山碶、通山碶、算山碶、永丰碶、太和碶等。

  北仑区域海塘长度之最位于梅山岛。最长的海塘为梅山七姓涂盐业海塘,它位于梅山岛西南,东起梅西塘,西至创业碶,全长5453米。第二长塘也在梅山岛,叫做梅山盐场塘,全长5050米。此外,霞浦五七海塘(全长5080米)、四期集装箱海塘(位于郭巨华峙,全长4486.86米)、北仑发电厂海塘(位于新碶,全长4437米)都是北仑比较长的海塘。

  在北仑区域的三百里岸线中,有标准海塘29条,长达75公里。这75公里岸线可谓是黄金岸线的“保护神”。有海塘的地方,通常有腹地,而腹地一般都是用以耕作的棉粮田,后因港口开发多成为物流仓储基地。

  丰富的海洋文化积淀

  北仑三百里黄金岸线,同样孕育了深厚的海洋文化。从古时口口相传至今的一则则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至今仍在流传。由于在与海洋抗争中深感自身力量的渺小,人们就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起理想的图画,同时寄希望于子孙后代。如正义战胜邪恶的《北仑山》,与自然抗争的《王安石智筑穿山碶》,筑塘围涂求安居的《造石高塘》,求法仙人改造自然获得安康的《穿鼻洞》、《梅福与梅山》,还有近代民间传说《孙中山深夜找大港》等。

  北仑区域内具有浓厚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也独树一帜。如渔民自娱自乐的穿山造趺、抵御外敌的梅山沈家十八般武艺、祈求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的渔船出海滚龙灯等,这些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还有从明代开始为抵御外敌所建的抗倭、抗英、抗法的烽火台、所(卫)、驻兵营垒等海防遗址,成为缅怀先祖、教育后人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教材。

  目前,选址在北仑春晓的宁波港口博物馆已经破土动工,建成后,这个国内罕见的港口博物馆将成为“城市标志、文化符号、教育基地、旅游亮点、百姓客厅、交流平台”的港口文化总汇,它又将在北仑三百里黄金岸线上画上浓重的一笔。

【编辑: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