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到一年春耕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粮食生产和供应空前重视,对粮农的补助力度也前所未有。今年3月,国务院决定,以粮食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产县为重点地区,以增加重要紧缺品种供给和推广落实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去年水平,实现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秋粮稳定。我市要完成既定任务,需要各地上下付出不懈的努力。近期,本报记者分赴各地,走田头访农户,探询农户对春耕生产的建议和要求,及时捕捉备春耕生产中涌现的新事物、新气象和新问题、新措施。
余姚马渚镇是我市重点产粮区,前天上午,金黄色的油菜花在春雨中随风摇曳,把粮食功能区内的万亩特色稻米基地点缀得格外亮丽。
以瑶街弄村为中心,周边四个村共有1000多亩土地,这里是稻米基地的中心示范区。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眼前规整的农田一马平川,望不到头。
中小型拖拉机、翻耕机穿梭在田间地头。刚翻耕的稻田还透着泥土的气息。据马渚镇农办陈志良介绍,这一带稻田2006年开始了粮食功能区建设,政府花了大约600万元硬化道路、浇筑水泥沟渠等基础设施。如今,农田排灌畅通,大中型拖拉机和收割机可以畅行无阻,种粮大户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五天前就开始起畈了。”庆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吕庆德买好农机零配件从城区赶来了。老吕今年承包了350亩土地,并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7台高速插秧机和一条育秧流水线。走进温暖潮湿的育秧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育秧盘上已经长出了两厘米左右的禾苗。
“今年23亩秧田可以为1600多亩大田提供秧苗。”吕庆德说,现在,他组建的农机合作社能提供育秧、耕作、插秧、植保和收割的全程化服务,服务对象涉及周边村庄400多农户。
市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陆惠斌告诉记者,这几年,市委、市政府把粮食功能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抓手,一方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规模生产提高效益,增加种粮大户收入。如今,像马渚镇这样的粮食功能区全市已建成229个,面积56万亩。
今年,我市还在余姚、宁海、象山、鄞州、奉化等8个县(市)区开展农田标准化建设试点,面积为5万亩,目标是在原有粮食功能区的基础上,打造更高质量的粮食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已完成40%的建设任务。
孙吉晶 陈少杰 康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