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芳(左)和婆婆沈丽华一起做了一盘三明治,准备招待客人。 (记者余建文摄)
婆媳和谐 幸福基石
——开栏语
婆媳,是家庭生活中出场最频繁的两个重量级人物。简言之,一个家庭如果婆媳关系紧张,锅碗瓢盆交响曲就会跑调;反之,就会变成一阕和谐乐章。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奉化市台办正在开展“首届海峡两岸(奉台)婆媳文化节”活动,并择优将“海峡两岸(奉台)文化节·婆媳好故事选登”的征文刊登在本报都市新闻版上。
说起奉化,我们自然会想起宝岛台湾。奉化与台湾有着特殊的历史关系,也是我省乃至全国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说得远一些,奉化还是布袋和尚出家、圆寂之地,流布甚广的弥勒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大慈和乐”。再说奉化滕头村,又是“世界十佳和谐乡村”,是世博会惟一的乡村案例。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民众交流合作日趋频繁,涉台婚姻不断增多,从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海峡两岸动人的婆媳故事。(朱和风)
大洋彼岸一次短短的旅行,让海峡两岸的一对年轻人情定终生。来自台湾东北部宜兰市的林郁芳嫁到宁波已整整10年了。这位美丽的宝岛媳妇和丈夫用心经营这份“上天注定的姻缘”,赢得了婆家人的一致赞许。
三天异国之旅情牵一生
林郁芳和丈夫胡昂进目前在慈溪观海卫经营一家公司。胡昂进告诉记者,10年前,从认识到结婚,他们仅用了三天,按现在的说法是“闪婚”。
2001年初夏,胡昂进独自一人到美国洛杉矶旅游,参加了一个为期3天的旅行团。而在美国工作的林郁芳趁着放假,碰巧也加入了这个团。整个旅行团里,只有5个华人。
胡昂进不懂英文,林郁芳说,他连菜都不会点,我只好一路上带着他,给他当翻译。
没想到,三天的旅行让两人陷入情网,结束时已难舍难分。胡昂进回到家后,告诉父母:我要娶一个台湾姑娘做新娘!
那年,胡昂进28岁,林郁芳比他还大4岁。胡昂进没读过大学,而林郁芳却是留学英国的硕士。
胡昂进的父母当时在深圳经营一家工厂。胡母沈丽华告诉记者,听到这个消息,吃了一惊。说实话,一开始有顾虑,两人隔得这么远,来来去去不方便,再说两地生活习惯也有差异,可架不住儿子的强烈要求,最后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做一粒哪里都能生长的“菜籽”
2002年,林郁芳和胡昂进结婚。一年后,大女儿出生。
这时,胡昂进回到老家观海卫,白手起家,创办公司生产温度计,联系客户,而林郁芳有派驻国外工作的经验,帮助丈夫打理企业。夫主外,妇主内,配合得很默契,公司发展得相当顺利。
胡昂进说,家里的大事,采用民主方式解决,他和妻子各有一票,要两票才能通过,有分歧时就多多交流,基本上能达成一致。
胡家是个大家庭,亲戚很多,处理好关系,显然对这位宜兰新娘是个考验。初到慈溪,林郁芳一句慈溪话都听不懂,只好一直保持笑容。她告诉记者,她出自一个很传统的家庭,父母对亲情、孝悌很注重,从小就教育她。出嫁前,母亲叮嘱说,嫁到婆家,处处要以婆家为主,不能太自我,要尊重公婆。
母亲的话,林郁芳一直牢记在心,她说,女人要像一粒菜籽,播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我觉得自己就是菜籽命”。
“中西合璧”婆媳一家亲
胡家对于这位台湾媳妇,从最初的顾虑重重,到现在赞许有加。婆婆沈丽华说:我这媳妇呀,特别有礼貌,持家勤俭,真的是不错。
从宝岛台湾到杭州湾畔,虽说隔得不算太远,生活上、观念上差异还是不少。包容、改变、适应,婆媳之间彼此进行着调试。慈溪人喜欢吃小海鲜,而林郁芳总觉得鱼刺太多,吃不惯。以前在观海卫,林郁芳和公婆两家相隔一公里远,基本上每周两家都会交替办家宴,婆婆烧宁波本地菜,林郁芳拿手的是西餐。沈丽华说,在媳妇影响下,现在也渐渐喜欢上西餐了。
按照宁波的风俗,春节要一家团圆,可宁波的冬天冷,一到12月底,林郁芳就冻得受不了,春节大多带着孩子到台湾过。婆婆对此很体谅。她告诉记者,媳妇生活上很节俭,从不乱花钱,好多旧东西藏着不舍得扔,真是贤惠。
如今,胡昂进和林郁芳有一双可爱的女儿。为了照顾女儿读书,四年前夫妻俩把家搬到了鄞州区。现在,林郁芳基本上已成为一位全职太太,安心相夫教子。10年来,林郁芳从未和公婆红过脸,彼此关心、理解,和乐融融。林郁芳对孩子的英文学习很注重,同时又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她说,我要培养孩子成为一粒“菜籽”,绽放生命的光彩。
宁波日报记者 余建文 奉化记者站 徐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