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核心竞争力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4-15 09:46:58

镇海炼化。

象山针纺织检测中心为企业作面料测试,结束了当地企业需往上海、香港送检的历史。

在TFT-LCD光学膜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市一家民营企业。

  以改革开放为原点,宁波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致走过了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民营经济萌生于计划体制的边缘,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形成“轻、小、集、加”的产业结构。

  第二个“十年”,服装、文具等产业通过贴牌加工等形式纷纷走出国门,确立了宁波传统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比较优势。

  第三个“十年”,钢铁、石化、造船等产业依托港口迅速崛起,并进入收获期,宁波形成了临港重化工业主导的发展格局。

  “十二五”开启的第四个“十年”,国内外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传统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对宁波来说,低廉的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优势正在弱化,环境承载能力已趋饱和,宁波作为沿海地区的先发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也在逐步削弱。

  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被进一步强化,宁波走了30年的粗放式发展之路已经难以为继。

  宁波经济如何优势再造?宁波产业体系将走向何方?

  刚刚出台的《宁波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纲要》,对新时期宁波产业方向作出了科学规划和前瞻性指引:

  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并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临港工业循环化、传统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现代农业高效化。

  这个过程,也是宁波产业体系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一次大飞跃。

  而宁波,也将借此构建起一个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一个城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六个支点 撑起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事关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紧迫任务。

  “十二五”期间,宁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任务是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集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和“宁波服务”转型。

  这一过程具体体现在6个方面: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

  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R&D投入占GDP比重达2.5%,发明专利授权量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5%,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国家级实验室达到2家。

  竞争能力取得新进展。

  力争培育5家年产值超500亿元的标志性企业集团,20家年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性大型企业;跻身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达30家。工业名牌产品销售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比重达到40%。

  产业附加值显著提高。

  全市工业增加值率提升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率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

  产业集约度大幅提升。

  第一产业折合单位耕地面积增加值达到7200元/亩;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6万元/人·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达到20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超千亿的产业集群8个左右。省级以上园区(开发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60%。

  能耗排污明显降低。

  力争新建工业项目能效和能耗指标考核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二五”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完成核定目标。

  2015年,当这些指标和数据都成为现实时,我们将欣喜地看到,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已经在宁波基本建立起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